“新年民生红包”:南京低保标准全市城乡全面统一

16.01.2015  11:17

      2015年南京市民政局将继续在“法治民政”氛围下,突出市民百姓关注的养老、社会救助等五方面民生实事。其中最大的举措,将是把在全市执行10多年的低保标准,在全市范围内,实现城乡一个标准。目前南京城市低保标准是600元/户,根据相关政策依据,全程同标后,今年7月前后南京市的低保标准有可能提高到670元左右。

      优化养老服务。落实《养老服务业实施意见》,制定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诚信体系、志愿服务、资金补贴等政策规范。实施《全市养老设施布局规划》。实现全市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机构床位数40张领先全国水平的目标。全市建成300家医养融合型、150个市级3A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护理型床位占养老机构床位比率55%,社会资金或公办机构民营养老机构占总数的75 %,护理员持证上岗率95%。

      深耕社区建设。落实《深化街道和社区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厘清街道和居委会的职责,引导社区回归到自治、服务中去,街道进一步回收社区的政务功能。探索居民参与民主协商。推进大型社区拆分、厂居社区转制。城乡和谐社区建设合格率分别98%、96%,新扩建40个街镇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80%社区场地办公面积低于1/5,服务面积大于4/5,街道“中心化”、社区去行政化全覆盖,每万人拥有7名持证社工,每个社区拥有两名专业社工师。

      激活社会组织。2015年,市民政局机关购买服务将达到88项。举办南京市第三届社区暨社会公益服务项目洽谈会。全市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14个。社会组织评估率50%。专项培育30家养老类、20家为小服务类、20家社工督导类、10家调解治理类、10家科技促进类、10家评估监管类社会组织。

      完善社会救助。低保标准继续自然增长,今年实现同城同标,把2014年城市和乡村两个等次缩小到全市一个标准。提高医疗救助比例和年度封顶线。修订临时救助办法,做好“救急难”。协调开通金融、保险收入比对专线,把骗保懒汉逐一清除。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比例91%,户籍居民“民生两险”覆盖率100%,街道对居民承诺“一门受理”。

      探索军地融合,继续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全面建立重点优抚对象医疗巡诊体系,对重点优抚对象实行短期疗养等。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