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廪实惠民生————淮安市上半年粮食工作亮点频现

31.08.2017  22:57

 

 

国以粮为本,民以食为天。今年以来,淮安市粮食系统聚力创新,加压奋进,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位居全省前列,“满意淮粮”品牌打造初显成效,大米融合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夏粮收购再创佳绩,各项工作呈现出整体协调推进的良好态势。

满意淮粮”初显成效

为提高淮安农民售粮满意度,今年淮安市粮食系统践行“店小二”精神,创新打造“满意淮粮”服务品牌,在全省实现“四个首创”。首创“六种服务模式”,推行“规范式、网络式、公开式、上门式、订单式、预约式”等“六种服务模式”。首创大户服务制度,把50亩以上种粮大户、粮食合作社、家庭农场作为重点服务对象,推行“调查建档制、信息服务制、预约收购制”等10项服务制度。首创“满意淮粮APP”应用软件,农民安装使用可十分便捷地查询政策信息、库点位置、收购价格、空仓数量,还可在线导航、在线预约、在线测算。首创满意度第三方调查机制,及时发现问题,督促企业严格执行政策、优化服务措施。“满意淮粮”创建工作受到省局夏春胜局长和市委姚晓东书记的充分肯定。

夏粮收购保障有力

为确保夏粮收购工作的顺利进行,淮安市粮食局提前谋划,按照省市委领导的要求部署,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淮安市粮食局、农发行淮安分行、中储粮淮安库5次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组建夏粮收购领导小组,及时协调解决一卡通系统故障、新增库点等问题。全力去库存,多措并举腾出70万吨仓容用于夏收。全力保资金,全市筹集粮食收购共同担保基金15826.8万元。全力拓市场,签订粮食即购即销、代收代储等协议10多万吨。并成立7个夏粮收购工作巡查组开展巡查,开展联合专项督查,夏粮收购平稳有序。截至目前,全市小麦收购量98万吨,平均收购价比去年至少高出0.13元/斤,为农民增收超过2.5亿元。

品牌建设多点突破

淮安市是农业大市,水稻是淮安市农业第一产业,大米是本市第一农产品。今年以来,市粮食局遵循“三链融合、六点统一”的发展模式,淮安大米产业品牌发展和品牌建设实现新突破。
      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了“134”的总体工作目标思路,即:“以创成‘中国稻米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市’为一大目标,在制度创新、实体创建和宣传创意上实现三大突破,在质量标准化、产业规模化、主体多元化和活动特色化上取得四大成果”。面向全市大米加工企业征集了12家品牌共建企业,组建淮安大米产业联盟,入盟企业29家。完成优质稻种选定,落实了12.18万亩稻米基地。电商平台和超市销售取得突破,《淮安大米直销店导则》制定完成,市区店正在筹建。开展淮安大米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调研,初步方案已经形成。成立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完成《“淮安大米”标准化制订方案》。并广泛宣传推介,提升淮安大米影响力。此外,淮安市粮食管理制度逐步健全、项目建设进展加快、智慧平台日趋完善、市场监管扎实有力。
      下半年,围绕年度工作目标和市委七届五次全会、省局粮食工作座谈会精神,把安全责任压得更实,把品牌创建抓得更紧,把创新服务做得更优,把项目建设推得更好,把监督检查管得更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