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民生幸福工程 让市民感到生活年年都有新改善

02.11.2014  18:16

  中国江苏网11月2日讯 昨天,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民生幸福工程推进会,市委书记杨省世作重要讲话,市长赵晓江主持会议,仲琨等市领导出席会议。

  一个半小时的大会,传递出我市民生发展的重要事项,进一步奏响深化拓展民生幸福工程、更好地满足市民多元化民生需求的强音。会议还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民生幸福工程的实施意见》,内容沉甸甸,含金量十足。

  回味咱身边的幸福变化

  房有了,工作找着了,学校医院建成了

  2011年,省委、省政府部署实施民生幸福工程以来,我市民生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如今,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13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9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7万元,增幅快于全省平均水平。

  教育事业方面,我市学前教育三年入园率达92.7%,组建6大教育集团,创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3所。淮工5个硕士点获批,南医大康达学院招生。

  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方面,全市每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8万人,新增城镇下岗失业再就业人员2.2万人,城镇职工五项社会保险覆盖率均达95%以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保及新农合参保(参合)率均达98%以上。

  目前,我市还建成市属专科医院5所,市直6家医院全部建成三级医院。每个县和赣榆区都各建成1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和二级甲等中医院。

  全市累计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3.8万套。值得一提的还有,养老服务业发展很快。市社会福利中心投入使用,累计建成政府主办养老机构79个,建成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997个,城镇社区实现全覆盖。

  “蛋糕”大民生改善才有基础

  工业强市,全力以赴做强经济

  今后,我市各级各部门都会把群众对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更舒适的居住环境的期盼,化作工作目标和前进动力。

  我市还进一步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全力以赴把产业做大、经济做强,并建立相应的民生投入长效机制,逐步扩大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水平。

  我市将顺应市民需求,从饮食用药、上学就业、住房出行、就医养老等方面的现实问题入手,让市民过上标准更高、感受更直接的幸福生活。同时立足市情实际,聚焦解决群众最关心、最欢迎的民生问题。

  推进民生幸福工程关键在哪儿

  打赢扶贫战倍增居民收入建设公共服务六体系用好民生设施

  打赢扶贫战集中开发石梁河库区、沂河淌两岸

  当前,我市农村低收入人口有26.4万人。我市提出,确保2015年全面完成脱贫任务。

  石梁河库区、沂河淌两岸的集中开发是扶贫工作重点,积极做好交通提档升级、饮用水安全等实事工程。

  另外,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园区和乡镇工业集中区,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同时,实施精准扶贫,对病、残、老等困难群体,依托社会保障的兜底作用,守住生活底线。

  下一步,我市还将动员市场和社会的力量参与扶贫开发,从资金、技术、人才、教育、医疗等方面挂钩帮扶。

  倍增居民收入

  企业多赚员工多发鼓励市民朋友创业

  收入是民生之源,是民生幸福工程的基础和核心。从我市居民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对收入增长的支撑度、贡献率最高。

  在工资性收入上,我市要使企业成为城乡居民增收最现实、最关键的路径,全面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完善工资指导线制度,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

  经营性收入方面,掀起全民创业热潮,让更多的人通过创业增收。重点推动餐饮、零售等服务行业的创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培育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壮大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

  与此同时,我市还会进一步推动城乡居民收入来源多元化,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及转移性收入等。

  建设公共服务六大体系提升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

  今后,我市将突出重点,建立健全公共服务六大体系,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

  【终身教育体系】

  针对学前教育存在的“入园难”等问题,以后每个乡镇至少要办1所达省优标准的公办中心幼儿园,村级幼儿园要全部建成合格园。

  针对义务教育优质资源不足等问题,以后会更注重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布局,推动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2020年,全市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要达到省定现代化办学标准。

  现代职业教育面向港产城融合发展需求培养大批应用型技能人才;高等教育重点加强海洋、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的人才培养;继续教育实现社区教育全覆盖。

  【就业服务体系】

  我市要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全面落实支持和促进就业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重点解决好大学生就业和就业培训的问题。

  大学生就业方面,通过推进校企对接合作,畅通企业与毕业生的双向选择渠道,建好毕业生就业的缓冲区和企业引才的“蓄水池”。职业培训坚持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创新内容和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社会保障体系】

  今后,我市会抓住社保扩面征缴和可持续发展两大关键,加快完善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

  在扩面征缴上,确保城乡居民应保尽保,到2020年,全市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覆盖率要稳定在98%以上;在可持续发展上,健全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失业、生育、征地补偿及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等社保标准的正常调整、动态调整机制。

  【基本医疗卫生体系】

  医改社会关注度高,我市今后会在“保基本”和“强基层”上下功夫,统筹推进“建机制”工作。

  “保基本”方面,到2020年,所有医疗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全部达省定建设标准。2015年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460元;2017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达80元,新农合筹资不低于600元。

  “强基层”方面则把更多医疗卫生资源投向基层。

  “建机制”方面,到2015年底城市公立医院要全面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到2017年,全市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占比要达20%以上。到2020年,培育省内先进、苏北一流的重点学科(实验室)10个、培养领军人才30人。

  【住房保障体系】

  综合考虑困难群众住房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到2015年,我市住房保障要覆盖20%的城镇家庭。

  保障性住房分配管理方面,严格准入退出机制,2020年,全市住房保障管理服务网络健全率达95%以上,信息公开率达100%。

  2015-2017年,全市棚户区(危旧房)要改造2.5万户。针对小区物管不规范等问题,我市会发挥社区引导作用和业主主体作用,加大对物管公司的规范约束力度。

  【养老服务体系】

  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占常住人口总数的15.4%,“银发浪潮”汹涌到来。

  为此,我市将继续加快公办保障性养老机构建设,优先保障“三无”、孤老优抚供养对象等弱势老年人群体。到2020年,全市养老床位总数要达到每千名老年人40张。

  我市还将大力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重点抓好符合大多数老年人实际需求的社区居家养老。2020年,全市城乡标准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成率分别达80%以上、40%以上,居家呼叫服务和应急救援服务信息网络要实现全覆盖。

  建好用好民生设施

  规划一旦形成不乱调已建设施不闲置浪费

  保障和改善民生,需有大量民生设施。在规划建设及运营管理上,我市提出新要求,即规划一旦形成,就要依法依规确定下来,严格遵照执行,坚决不允许随意调整,同时改变“零敲碎打”、分头建设的老路子,确保建一个成一个;统筹整合现有资源,提高已建设施利用效率,防止无序使用、闲置浪费。记者 孙飞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