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发布 全力推进“现代民政”建设 助力绘就“新江苏”蓝图

02.11.2016  00:05

      权威解读

深化改革转型升级 全面建成现代民政

——《江苏省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解读

侯学元

      近日,江苏省民政厅、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员会正式印发《江苏省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紧紧围绕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紧紧围绕持续推进民政部、江苏省政府合作协议确定的“四区”建设,全面部署江苏民政今后五年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体现了深化改革、转型升级的时代要求,描绘了以县为单位全面建成现代民政的发展蓝图。

      基础篇——

      科学把握民政工作发展规律

      《规划》开篇“发展基础和形势”,主要就是深化对江苏民政发展现状的客观认识,对发展阶段特征的准确把握,对新形势下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在此基础上谋划“十三五”发展全局。

      ——总结“十二五”,突出“对标”。江苏民政“十二五”目标完成得如何?现在的发展状况怎么样?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十三五”定什么样的目标。《规划》采用答卷的形式,对照“十二五”规划目标,逐一回答完成情况,并以表格的形式清晰展现目标值和完成情况的对比,有关数据均以事实为依据,力求尽可能客观、准确地把握发展现状。采取逐一对标的方式交出“十二五”答卷,就是为了突出规划的严肃性,强化规划的执行意识。

      ——研判发展形势,突出“多维度”。“十三五”是深化改革期,给民政事业发展带来诸多因素的叠加影响。《规划》在分析发展形势时,采取“立体式”、“多维度”的视角,从经济发展新常态、民生诉求提档升级、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社会治理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互联网+”全面渗透等方面进行综合研判,最终作出“江苏民政发展既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新的挑战和任务”的判断。

      目标篇——

      以群众切身感受衡量现代民政建设成效

      目标是规划的重头戏。依靠规划推进工作,就是制定目标、完成目标的过程。《规划》把服务对象的切身感受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亮出了江苏民政“十三五”目标清单。

      ——紧密结合民政实际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规划》在“指导思想”中强调,要“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体现了对“四种意识”的自觉坚持。同时,《规划》确定了“抓重点、树品牌、促转型、补短板、守底线”的工作思路,以及“标准再提高、问题再聚焦、资源再整合、底线再织牢”的工作要求,体现了全面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和尊重民政事业自身发展规律的结合。

      ——鲜明提出“以县为单位全面建成现代民政”的总体目标。江苏目前已成功创建38个现代民政示范县(市、区)。接下来的路怎么走?目标怎么定?《规划》给出了明确、具体的回答,即以县为单位全面建成现代民政。同时,《规划》还从“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市场参与的现代民政运行机制更加健全,民政工作法治化、标准化、社会化、专业化、人文化、信息化达到较高水平,民政事业发展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服务对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增强”等方面,生动描述了全面建成现代民政的现实模样。

      ——坚持把提升服务对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放在首位。《规划》在阐述具体目标时,用了六个“更加”,即基本民生保障机制更加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社会治理成效更加显著、社会福利制度更加普惠、服务国防和军队改革更加有力、专项社会服务更加高效。这六个“更加”,体现了对服务对象获得感的高度重视。在定量指标中,减少了简单的平均值,增加了更能体现托底性、覆盖率和落实效果的指标,如低保最低标准达到每人每月500元、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应保尽保率达到100%、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率达到100%、短疗和巡诊重点优抚对象5年累计达到5万人等,都是直接关系服务对象切身感受的指标,处处体现着对保障改善民生的责任担当。

      ——充分体现现代民政改革发展要求。《规划》围绕“以县为单位全面建成现代民政”的总体目标,把“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市场参与”和“法治化、标准化、社会化、专业化、人文化、信息化”的要求蕴含到具体发展指标中,体现了具体指标和总体目标的高度统一。如社会力量举办或经营的养老床位数占床位总数的比例达到70%、每万人拥有登记社会组织数达到15个、福利彩票5年发行总量达到720亿元等指标,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社会力量的参与程度;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率达到100%、城乡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一体化率达到100%,则体现了民政事业城乡统筹推进的发展趋势;慈善组织信息公开率达到100%等指标,符合依法行政的要求。可以说,每个具体指标都是围绕总体目标而设定,都体现了民政改革发展的要求。

      任务篇——

      “六项工程”整体呈现现代民政发展重点

      为了使“十三五”各项重点工作更加条理化,更好抓,《规划》借鉴项目建设的方法,以“六项工程”整体推进现代民政建设各项重点任务。

      ——基本民生保障工程。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方针,从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拓宽社会参与救助渠道、加强社会救助能力建设、加强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通过实施底线民生保障计划,编密织牢基本民生安全保障网。对于“救急难”、医疗救助、基层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社会力量参与救助等重点难点工作,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要求。

      ——养老服务发展工程。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老龄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和讲话精神,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建立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主要部署了增强居家养老服务能力、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推进养老医疗融合发展、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培育壮大养老服务产业、提升养老服务水平等六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社会治理创新工程。强化多元治理思维,深入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加快形成现代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大力发展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健全完善“三社联动”机制,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对“微自治”、“政社互动”、城乡社区协商民主、智慧社区、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民办社工机构发展、“社区+”等改革事项,进行了重点阐述。

      ——福利慈善事业促进工程。遵循适时适度、持续发展的原则,优先提升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福利水平,逐步建立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福利服务需求的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体系。主要阐述拓展老年人福利优待内容、加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提高残疾人福利水平、发展慈善和福彩事业等。

      ——服务国防和军队改革工程。积极策应国防建设和军队改革,深化国家保障与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优抚安置体制机制改革,建立新型优抚工作体系,稳妥推进退役士兵安置改革,探索社会化拥军模式,加快形成“优待原则充分体现、优待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新局面,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优抚安置对象的合法权益。

      ——专项社会服务提升工程。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健全完善符合省情、覆盖城乡、功能齐全、可持续发展的民政专项社会服务管理体系,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民政服务。对于稳妥调整行政区划、全面完成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推进节地生态安葬、加强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建设等进行了强调。

      项目篇——

      构建省到村五级民政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民政公共服务设施,是服务群众的最直接载体和最前沿窗口。《规划》专门用了一章的篇幅部署省到村五级民政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建设,引导资源向重点项目集中。

          —亮出家底,明确需求。项目建设要跟着需求走。《规划》摸清了每一类民政公共服务设施的“家底”,列出了现在有多少设施,达到哪一类标准,能够服务多大半径。在此基础上,根据未来的服务需求和缺口,确定建设任务。如养老服务设施,根据群众需求及目前现状,把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老年人助餐点、护理型养老床位等作为建设重点,明确具体任务。依据需求定项目,有利于提高项目建设的“精准性”。

      ——构建体系,五级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提供的民政公共服务项目不同,在服务设施建设上的要求也不同。《规划》专门设置了“江苏省五级民政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表”,明确省级需要建设8类民政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市级为12类,县(市、区)级为12类,乡(镇、街道)级为12类,村(居)级为3类,形成了覆盖省到村五级的基本民政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规划》进一步排出了“江苏省五级民政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发展指标表”,明确了每一类设施的现状、2020年的目标。各级各地都可以对照这两张表自查,看自己已经建了哪些设施,还需要建哪些设施。

      ——明确标准,对照提升。在设置民政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的基础上,《规划》分8节分别阐述了养老服务、社会福利服务、社区服务、优抚安置、救灾物资储备、救助管理、婚姻登记服务、殡葬服务等八个方面的设施建设具体要求,包括布局、面积、功能、设备配置、等级创建等,回答了各类设施的建设标准问题。同时,《规划》还对每类设施的投资作了测算,便于各级各地做好针对性安排。

      保障篇——

      为全面建成现代民政提供有力支持

      顺利执行规划,离不开强有力的保障。《规划》要求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切实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统筹发挥政府、社会、市场多方力量的作用,依靠标准化、信息化和现代科技提升发展绩效,以创新务实的优良作风和科学的督查评估保障规划目标顺利完成。

      ——法治保障是根本。《规划》排出了“十三五”需重点推进的法规政策建设任务,如推进出台或修订《江苏省实施〈村委会组织法〉办法》、《江苏省村委会选举办法》、《江苏省社会组织监督管理办法》、《江苏省自然灾害救助办法》等。《规划》鼓励各地探索民政执法综合协作机制,要求各地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标准化建设很关键。《规划》部署实施民政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 年),要求在养老服务、社会救助、“三社”、防灾减灾救灾等十大重点领域研制一批标准,带动民政事业走上高效率、高水平发展轨道。

      ——多元治理成合力。《规划》强调要充分发挥政府在保障民生、创新社会治理中的主导作用。同时,进一步解放思想,引入市场机制,集聚社会力量,共同致力于现代民政建设。

      ——队伍建设强基础。《规划》要求,逐步调整优化民政干部队伍结构,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力争县乡民政部门大专以上学历的管理人员达到 85%以上,县乡民政部门“十三五”期间累计参加培训的人数占总人数的 85%以上,民政事业单位持有职业资格证的技能人员占比达到 80%以上。

      ——现代科技来助力。《规划》要求,着力打造由综合业务信息平台、12349 服务热线、网站、微信、微博、APP等组成的 O2O 民政服务新模式。加快科技成果在防灾减灾、养老服务、康复辅具生产等领域的集成转化和推广应用,增强服务能力。

      ——督查评估促落实。《规划》强调,要确立发展规划对重点工作安排、重点项目布局的引导地位,按年度分解细化本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加强评估和督查,保证本规划目标任务有计划、按步骤实施。

      编制规划很重要,执行规划更重要。江苏各级民政部门将发扬一抓到底的执着精神,善始善终,务求实效,用新的思路、新的举措,脚踏实地把全面建成现代民政的工作蓝图变为现实,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现代民政建设带来的实际成效。

      基层声音

      南通市民政局局长 金 元: 《江苏省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发展思路清、目标定位高、实施举措实、指导意义强,科学确定了“十三五”时期我省民政发展的指导思想,高点站位,放眼长远,既立足江苏,又跳出江苏,准确把握江苏民政在全国民政事业发展格局中的“坐标”和“支撑点”,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趋势。通读《规划》全篇,感觉这不仅是一份强调“发展”的规划,也是一份能够激发潜能、鼓舞人心的“创新”的规划。

      下一步,南通将结合实际情况,重点做好南通民政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与省厅规划的有效衔接。同时,紧紧围绕基本民生保障、养老服务、社会治理与服务、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促进、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社会事务服务管理等六大工程狠抓落实,砥砺前行。特别是不断完善社会福利制度,推动社会福利由救助型向普惠型转变;全面落实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做好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和服务工作,促进困境儿童健康成长;以中华慈善博物馆在通建成开馆为新的起点,加快推进慈善福彩事业发展,努力形成南通现代福利慈善事业发展新格局。

      东台市民政局局长 郑英铭: 十三五期间,东台将以规划为指引,继续深化推进现代民政建设,全面提升民生服务水平。重点做好以下几件事:一是坚持民生优先保障,严守困难群众生活“保底线”。全面贯彻低保、五保、城市“三无”、困境儿童、重残、重病等各项救助政策,充分彰显托底职能。二是实施联动战略,打好精准救助“组合拳”。发挥牵头作用,实行部门联动,促成救助效能最大化;以村居"救急难"互助会为载体,构建社会救助“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救助机制;积极调动社会组织和民间力量多点参与,立体救助。三是强化平台建设,构建社会养老“主阵地”。依托优质资源,全面推进镇级养老综合服务站建设,打造区域性示范养老服务中心,2018年实现全覆盖;投入3000万元,与市公立医院联合,在市老年公寓新上康复、诊疗、护理设备设施,安排专业护理人员,在苏北率先建立市级养老康复护理院。四是高标建设民政项目,打造自身发展“动车组”。高标准规划建设殡仪、军休、军供、养老、福彩等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将成为推动东台民政健康发展的强劲动力。

      昆山市民政局局长 许祥友: 《规划》勾画了蓝图,指明了方向,充分体现思维前瞻性、工作务实性和目标科学性,对 “十三五”时期全省现代民政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昆山将深刻领会其精髓,结合本市发展实际,严格贯彻落实《规划》重点目标任务,更深层次推进民政转型升级,更高标准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市场参与、多联共建的现代民政运行机制,全力打造现代民政示范强市。

      具体来讲,在坚持依法行政,注重统筹兼顾,坚持改革创新,培育亮点特色,坚持求真务实,注重发展质量等原则基础上,大力推进民政工作法治化、标准化、社会化、专业化、人文化、信息化,重点完善“六大体系”:一是完善防灾减灾应急储备网络,健全“救急难”长效机制,构建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以及医疗、教育、住房、就业和临时救助衔接的社会救助体系;二是健全“老有颐养”保障线畅通机制,深化养老医养融合模式,力推养老服务社会化,打造具有昆山特色的现代养老服务体系;三是狠抓“智慧社区”建设,强化社会组织常态监管,健全政社互动衔接机制,加速建设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治理体系;四是努力打造15分钟慈善公益圈,全面落实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深入开展老年人精神关爱行动,努力完善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体系;五是落实退役士兵安置改革任务,强化军地互动,探索社会化拥军模式,加快构建新型优抚对象服务保障体系;六是抓好重点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力推公共服务标准化、信息化、人文化和均等化,完善依法优质高效的民政专项社会服务管理体系。

      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古泉社区党总支书记 谌翠红: 今年是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古泉社区将对照江苏省民政厅“十三五”规划纲要,结合自身实际,通过树立“泉欣+”服务品牌,力求为民服务零距离、全方位、全覆盖;探索构建“1+3”群众工作法,在强化居民自治的基础上实现社区治理的新突破,以此着力提高居民对社区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开创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的和谐社区新局面。

      树立“泉欣+”服务品牌,让居民有更多的获得感。一是培育“泉欣萤火虫”公益组织,深刻挖掘“聚能、奉献、理想”的内涵,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推进“邻里守望”志愿服务常态化。二是建设1500㎡的“泉欣家园”综合为民服务中心,实现为民服务全覆盖。其中便民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一门清一站式全科微笑服务;居家养老服务站、残疾人服务站、妇女儿童之家满足不同人群个性化需求;卫生服务中心让居民就近享受到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和健康服务。三是“泉欣乐园、泉欣公园、泉欣广场”满足群众健身、文娱等多元化需求。

      构建“1+3”群众工作法,让居民有更多的满足感。即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主线,切实发挥党组织思想引导和凝聚共识的核心作用,实现居民共治共享共建的社区治理新格局。一是让基层组织“强”起来。通过修编村史、共话乡愁等活动强化居民感恩意识;征集村规民约,引导村民规范言行举止;通过选树群众心目中的好人好事,让群众学有目标、做有遵循。二是让社会组织“活”起来。建立特殊人群信息库,建立“一帮一、多帮一”的结对帮扶机制;与专业社会组织合作为老人开展书画、居家养老等服务,为少儿开展舞蹈、绘画等培训服务;三是让群众“动”起来。设立“乡贤志愿工作、党群议事堂”等,充分发挥民主自治作用;开设“道德讲堂、爱心驿站”等搭建弘扬正能量平台;建立“六项奖励”机制,激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

      专家视点

      江苏省现代民政研究院副院长、南京大学教授林闽钢:“十三五”期间,江苏省民政事业继往开来。通过强化顶层设计,突出问题取向和社会化导向,把创新发展作为推动民政事业发展的源动力,突破制约民政事业大发展的约束性条件,改革不适应的体制机制,在更高的起点上促进民政事业转型发展。

      一是确立了“抓重点、树品牌、促转型、补短板、守底线”的工作思路,明确了“标准再提高、问题再聚焦、资源再整合、底线再织牢”的工作要求。这是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落实共享发展这一理念,立足全局谋一域,着眼未来谋发展,积极服务于江苏经济和社会建设的大局,积极补上民政能力不足这个短板,开拓江苏现代民政事业发展的新境界。

      二是提出紧紧围绕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深化民政事业改革,以实施基本民生保障工程、养老服务发展工程、社会治理创新工程、福利慈善事业促进工程、服务国防和军队改革工程、专项社会服务提升工程等“六项工程”为重点任务,整体推进江苏现代民政建设。这是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各自优势,立足多元主体,强化多方资源整合,通过形成改革合力,以包容的、自主的、先进的、开放的态势,全面实现江苏现代民政建设的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