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小学生每天运动“至少两小时”

29.10.2014  11:32

  《南京百年城市史》昨首发,全面呈现辛亥革命后南京人的生活变迁

  《南京百年城市史》丛书。张可摄  

  新华报业网讯 昨天上午,《南京百年城市史》丛书正式出版发行,该书由南京市档案局与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合作,利用馆藏档案,由张宪文教授等担任学术指导编写而成。该书共13卷,总计约400万字,全面呈现1912至2012年,百年间南京城的发展变迁与南京人的生活风貌。扬子晚报记者张可

  校园:

  民国南京小学“下午三点后,绝对不得授课

  《》这套丛书一方面介绍了城市的大发展,一方面关注南京人的生活变化。

  在卫生体育卷中,就详实介绍了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内很多中小学出现了擅自增加课时,妨碍学生体育活动的现象。因此,当时的“教育部”下了一道硬性规定:“下午三时后,作为体育活动时间学生须一律强迫参加,绝不得授课。每生每日至少应有二小时以上之运动。”档案还记录,当时的金陵大学附中曾规定:“下午四点之后,如不落雨,学生一律到操场进行体育活动。

  此外在民国时期,南京各校内的体育设施均要求对外开放。当时的市教育局,专门在夫子庙小学以及兴中门小学内,设置了两处简易体育场,明确表示“增进民众运动之兴趣,以学校体育扩充至民众体育”,并要求“于课余之暇,予民众锻炼身体之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