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主演对外投资 “第三浪”

13.07.2015  20:29
  近年来,由于内外因的合力驱动,中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DI)的步伐和规模不断扩大,被市场誉为“第三波浪潮”。与前两轮的“走出去”热潮相比,由民企主导的海外并购正逐渐成为主要推动力,投资重点也正由发展中市场和大宗商品、能源行业向发达市场和高科技、服务业转变。   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到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19%。而同期进入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长率仅为5%。去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达到了1160亿美元,几乎赶上同期外商直接投资总额1200亿美元。其背景除了中国政府大力鼓励本土企业通过国际化促进转型升级的因素之外,全球经济的缓慢复苏和外币贬值也为中资企业的海外扩张助了一臂之力。   联想以21亿美元收购IBM[微博]的x86服务器业务、安邦保险19.5亿美元收购纽约华尔道夫酒店,以及中国工商银行(5.33, -0.21, -3.79%)以7.65亿美元收购了南非标准银行60%的股份,这些交易都成为近年来中资企业海外并购中颇具里程碑意义的案例。   那么展望未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前景如何?有哪些新趋势值得关注?   首先,笔者预计,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将继续保持20%左右的年均增速,并有望在未来几年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对外直接投资国。其中,受益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对“新丝绸之路”的基建投资将促进对外投资步伐的进一步加快。   其次,中资企业对外投资的疆域将继续延展,投资目的地也不再局限于非洲、拉美和亚洲等新兴市场。事实上,近年来,中资企业已开始在发达市场进行战略投资,尤其是欧盟和北美地区。过去五年中,欧洲已占中国在商品与服务领域对外直接投资的14%。笔者认为,未来数年,该趋势将会得以延续。   此外,中国对外投资的重心已逐渐转移,从收购煤炭、石油和金属等自然资源转向投资铁路、航运和港口等基础设施。而如今,中资企业又开始涉足海外的农业、科技、高端制造、消费品、房地产及服务业等领域。虽然这类投资尚处在早期阶段,但却在飞快加速并将随着国内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长而成为趋势。而其中,民企正成为带动这一变化的主力军,因为该投资策略有利于其在海外市场获得产权和品牌,最终服务于国内市场的开拓。   值得一提的是,从投资行为来看,并购已成为中资企业进军海外市场并向价值链上游转移的最快途径。根据普华永道的一份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对外投资的并购交易额飙升36%,达202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交易数量也同比激增33%,达到创纪录的77笔,其中68%的交易由民营企业完成。   此外,随着中国在区域经济合作中贸易与资本投资空间的扩大,全球人民币流动性将得以加深,人民币跨境投资以及相关的跨境人民币贷款和其他衍生品也将增多。笔者预计,以人民币计价的交易会在中资企业的海外并购中逐步得以推广。   中资企业海外并购从来就非一路坦途。即使已有诸多成功案例,但收购具备增值潜力的海外资产依旧面临挑战。很多中资企业在海外依然得不到充分的认同。   不过,总体而言,中资企业的海外投资不仅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将促进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进一步融合,在全球合作的新时代,开创双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