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名女大学生都能找准自己的位置

25.10.2017  16:31

“‘撸起袖子加油干’等清新、温暖而接地气的话语风格彰显了在  习总书记的领导下我国政治环境的变化。”

报告中三次提到家庭,明确提出了‘坚持男女平等,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等内容,更体现了国家对女性的尊重。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我们青年的接力中实现!

……

金秋十月,天高气清。10月23日,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走进北京几所高校校园,与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女大学生们共话十九大,倾听她们学习十九大报告的思考与心得,并一同展望属于她们的美好未来。

激发青年担当  勇担民族希望

我对十九大报告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字:‘新’——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4级本科生高丽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她告诉记者,虽然面临毕业季,但同学们都积极观看了十九大开幕会并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所做的十九大报告,“因为报告所涉及的内容与我们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作为新闻传播系学生,高丽莹对十九大报告中语言的运用格外关注。“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一句‘撸起袖子加油干’获得网友纷纷点赞。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再次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更是获得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样清新、温暖而接地气的话语风格彰显了在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下我国政治环境的变化。

十九大召开后,刚刚获得清华直接攻读博士资格的北京科技大学本科毕业生王玥第一时间学习了十九大报告。她告诉记者,“无论是我的母校北京科技大学,还是即将进入的清华大学,同学们都在认真学习十九大报告。”作为一名材料专业学生,她发现,十九大报告中对科技发展尤为重视,“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对王玥来说,应用基础研究是材料行业不懈发展的领域,新材料的研发和规模生产绝对会给科技发展带来飞跃性的突破。“看到科研人员在国家发展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作为其中一员,我感到动力十足。”王玥说道。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到的这一内容,让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研究生李易繁很是振奋。她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书法系学生和书法艺术传播者,她对当前我国的文化繁荣、文化自信感触深刻,也让她更加体会到,文化自信是艺术创作的内在精神力量,是潜在、基本的精神底蕴和精神品格。

“结合自身专业我发现,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美丽中国’一词,在报告中三次出现。”这个“三次”,是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博士研究生陈学先与舍友在聆听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时大声数出来的。她告诉记者,自己特别注意到:大量明晰、可操作的生态环境保护细节,首次出现在十九大报告中。陈学先从事的研究领域是摩擦纳米发电机,主要就是解决日益严重的能源问题,希望通过环保无污染的方式将日常生活中的机械能乃至海洋运动中的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取代一些领域里寿命有限且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电池工作,这与报告中提到的生态环保主题十分契合。“虽然这个研究领域目前还处在基础研发阶段,但是在物联网、自驱动系统、智能识别、空气净化等领域有众多的应用价值,对整个社会形成绿色的发展方式有着重大作用,因此我觉得它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的研究工作,而十九大报告对生态和环保的重视,给了我无限动力。”  陈学先说。

编辑:任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