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年前战乱中母亲失踪,如今79岁女儿与96岁母亲相聚

26.10.2016  19:28

卢翠花姐弟和老母亲合影留念。卢翠花家人提供

交汇点讯  73年前,日军在泗阳县境内肆虐杀戮,时年23岁的陈玉华回娘家探亲途中踏上了逃难的道路,与年幼的三名子女失散。这么多年过去了,当时年仅6岁的卢翠花已成了年近八旬的老人,她四世同堂,儿孙绕膝,生活平静而幸福,在她的印象中,母亲陈玉华早已惨死在了日军的屠刀下,已成了一片模糊的记忆。

卢翠花和弟弟想念母亲时,就拿出照片看看。

不料九月初的一个电话,让她如在梦中一般:老母亲还活着,现年已96岁,生活在广西。25日凌晨,79岁的卢翠花老人和家人从2000公里外的广西隆安县探望老母亲后返回泗阳家中。

叮咛:相距2000 多公里的视频通话

我们已经安全到家了。你要好好地保重身体,来年天暖了,我们去接你回家。”25日上午,在泗阳县城一小区内,79岁的卢翠花打开了手机,与远在2000公里外、生活在广西隆安的老母亲陈玉华视频通话。看着视频中老母亲饱经沧桑的脸庞,卢翠花禁不住流下了伤感而幸福的眼泪,她做梦也没想到,都已是有重孙子的人了,竟然又有了妈妈了!

卢翠花和老母亲在视频通话。

当日凌晨1时许,卢翠花带着儿子陈潇、儿媳张绪美,以及弟弟卢成志从广西隆安探望老母亲回到泗阳家中,卢翠花还有一个妹妹,因患有白内障没有同行。一行人19日中午到达隆安县南圩镇三宝村龙内屯,在96岁的老母亲家中住了5天。

她在那边生活了70年左右,口音都是当地的了。但是当我用家乡话喊她‘舅奶’时,她还是一下子就听懂了,很快答应了。”卢翠花的儿子陈潇说,老人面容消瘦,听力不太好,但精神很不错,一开始说话是广西当地口音,但聊了一会,还是依稀能听出老人说话夹着泗阳口音。

卢翠花姐弟见到母亲时相拥而泣的感人场面。

见到了失散七十多年的老母亲,卢翠花和弟弟卢成志一下子抱住妈妈,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受不了,想了那么长时间,终于找到妈妈了!

在隆安的那些日子里,卢翠花姐弟白天陪着老母亲聊着家乡的点点滴滴,晚上也在一个屋子里聊到很晚,“我和妈妈头顶头睡着,她还记得家乡的黄河滩,还记得村里人的小名。”母子三人似乎有说不完的话。

卢翠花在不停地给老母亲夹菜。

当卢翠花要给老母亲洗脸洗脚时,陈玉华怎么也不同意。“她说,‘我没把你养大,我对不起你!’”卢翠花说,老母亲说这话时,可能心里感觉自己对老家的三个子女有些亏欠,“我当时安慰她说,‘这不怪你,要怪就怪日本鬼子!’

分别的时候,卢翠花拉着老母亲的手,“妈妈,你保重身体,要好好的,过年天气暖了,我过来接你回家。”卢成志叮嘱老母亲,“妈妈,你不要太想我们了,我们已经来了。

往事:探亲途中遇日军屠杀,女扮男妆随军抗日

在与陈玉华老人相处的几天时间里,卢翠花和家人终于了解了老人当年惊险逃难的过程。卢翠花的儿媳张绪美说,奶奶当年回娘家探亲途中遇到日本兵下乡扫荡,从而踏上了逃亡的路途,从此与家人失散,天各一方。

陈玉华娘家在原来的泗阳县来安乡陈大元村,后嫁到该县新袁镇被水村,成为一名童养媳。1943年的一天,已是三个孩子母亲的陈玉华回运河北岸的娘家探亲,就在这时,日军下乡扫荡了,见人就杀,陈玉华急中生智,躺倒在死人堆里,拉过一具尸体压在自己身上。

听到日军的脚步声渐远,陈玉华才从死人堆里爬了出来,然后用力往前跑,跑不动了,天黑了,就到河边的一处草丛里躲了起来。等天亮了以后,陈玉华也不知自己身在何处,抬眼一看,到处都是惨遭日军杀戮的尸体,为了更好地掩护自己,她从一具尸体身上扒下了一身男人的衣服穿在身上,女扮男妆,继续逃亡,想尽快逃离日本兵的魔掌。

在路途中,陈玉华遇到了国民党军队,她想想外面兵荒马乱的,一时也找不到家,就跟着部队走了。时间一长,她的女性身份暴露,于是部队让她做一些运送枪支弹药之类支援前线的事情,偶尔她也会上战场打仗。

在军队中,陈玉华认识了军官周承凭,后来嫁给了他。在她怀孕以后,丈夫派两个警卫员将她送到广西隆安县南圩镇三宝村龙内屯的老家安顿下来。在这里,陈玉华育有一子一女,儿子叫周盛勤,女儿叫周苏兰。

对于曾经的家庭和孩子,陈玉华一直忍着悲痛,不愿向家人提起,将这一切藏在内心深处。“也许她不敢说老家有孩子,怕别人笑话她再嫁,于是就一直闷在肚子里,一闷就是几十年。”陈潇说。

寻找:父亲找了两三年,以为母亲早不在人世了

陈玉华逃亡那年,卢翠花6岁,妹妹卢翠英3岁,弟弟卢成志只有1岁。70多年过去了,卢翠花对母亲的记忆已经很模糊了,但一些记忆的碎片依然很温馨。

在卢翠花的童年记忆中,母亲脑袋后面盘着头发,个子高高的,姐弟三人穿的布鞋鞋底都是母亲用棉线纳出来的。因为家穷,母亲当时在地主家打工,每次地主家给点馒头、小菜之类的,她都舍不得吃,揣在怀里带回家给姐弟三人吃,“我们也不懂事,见母亲带回东西,饿得抢着吃。

小时候,也不知母亲去了哪里,每次一提起母亲,就是哭,大人都说她没有了。”卢翠花说,在母亲探亲再也没有回来后,父亲也曾经到淮阴附近的梅花庄附近找过,但几乎问遍了周围的村民,也没有母亲的信息。就这样,父亲找了两三年,在附近见人就问,找遍了周围,也没有得到母亲的消息,后来也就不找了。

在她稍稍长大懂事以后,她也曾到洋河镇的姨父家找过,姨父在部队当过兵,“我问他,‘看没看到我母亲’?”得到的回答是她母亲上了火线后就没有再回来。

在卢翠花13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姐弟三人开始跟着叔叔一家生活,生活异常艰难,也就断了找母亲的念头,都以为母亲早已不在人世了。

震惊:“去世”多年的母亲生活在广西

今年9月,陈玉华弟弟家的孩子打通了卢翠花的电话,“大姐,和你说个事。如果大姑回来了,你还认不认?”卢翠花当时就呆住了,“我当时就有些不信,心里有些难过,我告诉他说,‘要是母亲还在,哪有不认的道理!’”当晚,卢翠花一夜没睡着觉,母亲还活着,真的?还是假的?那么远,怎么去啊?

原来,陈玉华弟弟家的孩子刚从广西隆安回来,他此行就是为了确定陈玉华的身份。在临走前,陈玉华拉着他的手说,“大翠、二翠、大宝三人还在不在?要是三人能来看我,我死也瞑目了。

其实,这些年来,远在异乡,陈玉华无时不刻不思念着家乡和亲人。只是因为丈夫早年的身份敏感,陈玉华和家人在那段荒唐的年代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为避免家乡的亲人受牵连,老人只能将往事藏在心里。

丈夫离世后,陈玉华独自拉扯两个孩子长大。随着年龄增长,陈玉华思乡之念愈浓。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她开始向家人讲起自己的老家,想在有生之年能回去看看。

家人感动于她的执着,从30多年前开始帮她寻找,开始了漫漫寻亲路,但一次次的努力都没有结果。今年4月底,陈玉华的孙女婿李康乐到外地打工时途经泗阳时,便想着顺便替奶奶找一找家人。通过泗阳县当地一位老人的帮助,孙女婿居然找到了陈玉华的弟媳,几十年的寻找终于有了结果。

到了9月中旬中秋节前后,陈玉华老人弟弟家的一双儿女到了隆安,见到了陈玉华老人,确认了老人就是失散70多年的姑姑。

想不到有生之年还能见到母亲一面!”经过一番筹划,10月19日,卢翠花和弟弟带着家人从南京乘飞机直飞南宁,当地的志愿者早已等候在机场。冒着大雨,卢翠花和弟弟终于见到了失散了73年的母亲。

一字之差:一封33 年前发出的没有结果的寻亲信

造化弄人,陈玉华从三十多前开始托人写信寻找家乡的亲人,如果不是一字之差,她可能早就与老家的子女团聚了。

1983年,陈玉华在广西的儿子周盛勤拗不过母亲,便请村干部按照她提供的地址写信寻亲,但信都被退了回来。原来,老人不识字,在她口中,“”与隆安本地口音的“”同音,当地一直以为她叫“覃玉华”,用这个名字去寻亲,自然没有结果。

陈玉华三十多年前的寻亲信。

这封三十多年前的寻亲信,陈玉华还一直精心保存着。牛皮纸信封正面上首写着收件人地址姓名:江苏省泗阳县众兴陆老庄:覃丽彪父亲收。寄信人地址是:广西隆安县南圩公社三宝大队龙内一队。可能怕收不到,还特地在信封上写了一句:请邮电局同志帮忙。

附:覃玉华寄给父亲覃丽彪的信 (口音缘故,广西隆安当地人一直以为陈玉华姓“”)  :

陈玉华三十多年前的寻亲信

陈玉华三十多年前的寻亲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