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之胜】正视历史,才能重建未来

22.05.2015  10:58

  “正义之胜”追寻法德两国握手言和的“奥秘”——正视历史,才能重建未来


  5月中旬,法国和德国两所学校的中学生来到法国奥马哈海滩,现场感受当年诺曼底登陆的历史情景。 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郎从柳万程鹏摄 

  本报法国巴黎电    二战结束距今已70年。作为曾经的敌对双方,相邻的法国与德国如何消弭彼此之间的坚冰,普通民众如今又如何看待对方?“欧洲胜利日”前后,本报“正义之胜”采访组踏访法德两国,感受到不少耐人寻味的细节。

  德国小城拿骚,策划与法国友好城市联谊

  当地时间5月5日,在拿骚市市政厅,记者见到了现任拿骚市市长文·彻尔,彼时他正在忙着策划与他们接壤的“邻居”——法国友好城市Pont-Chatedu将于5月23—25日举行的盛大联谊活动。

  “大家都很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友谊。每年的这个时候,两国青年都会聚在一起举办歌舞表演等活动,十分热闹。”文·彻尔说。

  事实上,在70多年前,德国入侵了法国,两国可谓“死对头”。如今正逢二战胜利70周年纪念,此时此刻,准备两个跨国友好城市的联谊活动,别具特殊意义。

  “每个民族都需要有一个正常的现实和未来,我们不能背着历史的包袱走向未来。”文·彻尔告诉记者,德国对二战的反思也经历了一个过程,正如纳粹不是一下子就崛起的,同样德国也不是战后立刻就意识到自己的罪行,但反思确实是越来越深入。

  在二战期间,由于消息封锁,很多普通德国民众并不是太了解纳粹所犯下的罪行,“但的确也有人产生过怀疑”。拿骚原本是一个如世外桃源般宁静祥和的城市,市里没有大型建筑,家家养花种草,城旁河水静流。但1938年市里一所犹太教堂一夜之间突然被拆除、教堂旁70多个犹太人一夜之间集体“蒸发”后,小城里的很多人都“惊呆”了。

  二战刚结束时,拿骚的不少市民依旧被“封锁消息”,历史课本上对二战史轻松带过。但是,上世纪50年代之后,随着二战历史的解密,德国纳粹的暴行尤其是对犹太人残忍实行“种族灭绝”的详情,赤裸裸地呈现在德国民众眼前,很多人的价值观发生了改变。

  “二战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暴行。”文·彻尔说,德国人一贯做事严谨,即使是屠杀的人数也全都记录在册,铁证如山,让人无法回避。“上千万年轻的生命因此丧生,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内背井离乡、流离失所……”因为战争从西里西亚“逃亡”出来的文·彻尔说,他也已经“回不去”自己的家乡。(注:西里西亚原属波兰,几经“易主”,现大部分属于波兰,小部分属于捷克和德国。)

  记者在拿骚看到,当年被拆的教堂遗址上,竖立着一块小墓碑,上面有这个犹太家族的代表、生卒年月……每年5月8日都会有“烛光纪念”,市民们自发来到这里,手捧蜡烛,为二战中逝去的生命祈祷。而作为与法国接壤的城市市长,文·彻尔也不断充当“和平大使”的角色,努力促进相邻城市之间的亲密关系。

  “德国有很多相邻国家,我们不能把自己孤立起来。无论如何,只有正视历史,才能够与昔日的对手重建未来。”这位市长诚恳地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