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行动《第21次是国家公祭》连载第二章:年年祭
第二章 年年祭
南京首次成功举办遇难同胞公祭活动,既有我内心的冲动与激情,更有省市领导的支持、顺应了广大人民爱国热情等因素。但只有将活动持续举办下去才能真正做出影响、发挥效果,否则就是一时热闹。
一、将南京公祭持续办下去
1994年首次办活动,大家心里没底:今年终于办成了,明年能不能继续办?我内心十分希望活动能象广岛长崎两市那样一直做下去,成为一个地方的活动品牌。但这毕竟不是纪念馆内部建设的事,涉及社会方方面面,产生的影响力不仅在馆内,甚至不仅在南京和江苏。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知一个信息,这使我无比地兴奋,对坚持举办悼念活动增添了无限的信心。
1995年2月,我在纪念馆接待了中央来的一位副部长。他告诉我,一位中央领导同志对江苏省委书记陈焕友说,最近在中央电视台看到你们江苏举办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仪式,又拉警报,又放和平鸽,这件事做的不错呀,就是人数少了点,能不能把人数再搞的多一些?的确,因场地狭小、第一次组织活动缺乏经验等因素,参加集会的人数只有800人。这位副部长告诉我,陈焕友当即表示,江苏一定把这件事办好。
首次举办活动就获得了中央高层和省委主要领导的重视,增强了我们继续坚持办下去并办得更好的决心和动力。
陈焕友不折不扣地履行了诺言。1995年正值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50周年,8月15日,他率领省五套班子一把手及南京五套班子正职,还邀请了驻宁部队的领导,在纪念馆内隆重举办了纪念活动。12月13日,陈焕友再次带领上述领导和省市社会各界人士,又来到纪念馆,参加了悼念南京大屠杀同胞遇难58周年仪式。一年内,省市范围内党政军最高领导两次悉数出席一个单位里组织的重大活动,这在江苏历史不多见。
1995年的悼念活动是第二次办,但出席领导的规格与参加人数的规模大大地超过了首届,宣传力度也很强劲,73家海内外媒体前来报道,世界7大通讯社派记者前来采访,活动影响力遍及全球。
这一天,正在江苏视察的杨尚昆专程来到纪念馆祭奠。杨尚昆同志在省市领导陪同下,先后在鱼雷营遇难同胞纪念碑、中山码头遇难同胞纪念碑以及刚揭碑的遇难者名单墙前悼念了同胞,随后参观了新扩建的大屠杀史料陈列馆。杨尚昆在参观凭吊中说,这是人类历史上最野蛮的暴行,是一场空前的劫难。抗日战争虽然胜利50周年了,但我们要记住这个历史的教训,要明白一个道理,落后是要挨打的。我们一定要把国家建设得繁荣富强。他十分关心纪念馆建设,希望今后多加强有关揭露侵华日军罪行的史料宣传,充分发挥纪念馆职能,对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