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次是国家公祭》连载第七章:史学祭

26.11.2014  11:15

   【链接】第一章 创先祭

   【链接】第二章 年年祭

   【链接】第三章 烛光祭

   【链接】第四章 清明祭

   【链接】第五章 佛式祭

   【链接】第六章 文艺拜祭

  第七章史学祭

  歌德说过,历史学家的任务在于区别真实的和虚假的,确定的和不确定的,以及可疑的和不能够接受的。我认为,历史研究和传播的重要原则,就是要去伪存真,坚持客观真实,拒斥弄虚作假,否则,就谈不上历史和历史研究。

  这些年来,遇难同胞纪念馆从建立学术机构着手,有效地开展了一系列的学术活动,团结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投入到南京大屠杀历史研究之中,使得该领域从起初的零散研究发展到了目前的全方位展开,成果颇丰。

  一、首建专门学术研究机构

  1995年,由遇难同胞纪念馆发起并且邀请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等学术研究机构的一批专家参与其中,在国内率先成立了第一个南京大屠杀历史研究的学术机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对南京大屠杀进行专史研究。

  2008年,研究会被全国大中城市社科联工作会议主席团评为“全国先进学会”,并且连续15年被南京市社科联评为“先进学会”。2014年3月25日下午,南京市民政局第三批社会组织评估结果授牌仪式在南京市社科联举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被评为国家4A级社会组织。

  2000年5月31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日本教科书问题研究分会正式宣告成立,国内外50名研究日本历史问题的专家学者被该会聘为首批特约研究员。

  2012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口述史分会成立,专门组织专家团队按照国际上口述史的规范和标准,对幸存者的口述资料进行抢救性的整理。遇难同胞纪念馆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口述史分会,还与美国南加州大学进行国际合作,联合调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史。2014年9月底至10月初,双方再度在南京合作,调查17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史资料,将在2014年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当天,在美国大学网站上公布30份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史料。

  学术研究机构再添新军。2013年,中国日本史学会侵华史专业委员会挂靠在遇难同胞纪念馆,并且成功召开了第四次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暨日本侵华史专委会第一次年会;今年9月,又在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召开“日军侵华暴行与中日关系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日本史学会日本侵华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

  二、首次召开国际学术研讨会

  1997年8月14-16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和遇难同胞纪念馆,共同组织了第一次南京大屠杀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德国、美国等140多名专家,提交60多篇论文,进行专门史学术研讨和交流。

  此后,遇难同胞纪念馆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每四年召开一次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围绕南京大屠杀的专题,发表研究论文,交流研究成果,进一步扩大了南京大屠杀史在世界更大范围的影响。

  通过近百位专家学者为期三年的不断探讨,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评为国家第十二五出版重点图书的《南京大屠杀辞典》,已初见眉目,共分为上、中、下三册,编辑完成8000多个词条,200多万字的篇幅,今年12月先行出版上卷,跨出了坚实可喜的一步。

  遇难同胞纪念馆学术研究捷报频传:仅仅2013年,其《和平文化研究》课题荣获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在二战中的作用与日本的战争责任》在南京市社科系统征文比赛中获一等奖,《南京大屠杀研究与文献》系列丛书第28、29卷——《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日本报刊影印集》(上、下册)荣获南京市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日本侵华史研究》杂志在2013年南京市社科系统学会会刊评审活动中荣获特别奖,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在2013年度南京市社科系统学会达标创先活动中被评为先进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