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患者”欠条 贵州贫困母子千里还医疗费感动网友

27.12.2016  18:42

        新华社贵阳12月25日新媒体专电 题:“诚信患者”的欠条——贵州贫困母子千里还医疗费感动网友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何天文 胡星 骆飞

        12月9日,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向去年在医院成功接受心脏病治疗手术的患者张广怀,颁发了首个“诚信患者”荣誉证书。信守了一年前的承诺,张广怀和45岁的母亲廖四四,不远千里从贵州老家专程来到医院,用3万多元贷款还清了医疗费。这个故事,让感动和温暖涌动。

        贫困家庭的艰难“求医路

        张广怀的家在贵州省威宁县小海镇营丰村,位于乌蒙山区深处。这是一个二类贫困村,全村3820人中,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还有1000多人。从村口的山坡望下去,张广怀家仍在居住的黄色土坯房在村子中间格外扎眼。

        12月23日,张泽学拿着儿子张广怀康复后拍的照片。新华社记者 骆飞 摄

        记者来到这里看到,30年前修的土坯房有3个房间,家里人住一间,另外两间堆放着一些土豆和萝卜。土坯房对面,是2011年政府补助修建的3间砖木结构的平房,张广怀住在其中一间,家里几乎没有别的像样的家具。

        张泽学告诉记者,夫妻俩和4个孩子都吃“低保”,每人每年低保金约800元,去年卖掉5个小猪仔,收入3000多元。除此以外,家里几乎没有别的收入。现在家里种了4亩地,养了一头母猪和9个小猪仔。

        屋漏偏逢连夜雨。张广怀小时候即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廖四四在几年前被诊断出肝硬化。沉重的医疗负担,让这个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为了省钱,廖四四选择了吃中草药的保守治疗,每年的医疗费要几百元。“我都病习惯了,最重要的是把儿子的病治好。”她说。

        多年来,家人带着张广怀到过贵州、云南的多家医院,都没能治好他的病。近年来,张广怀的病情开始加重,晕倒的次数增多。在镇上开诊所的堂哥张广应多次被叫到家里,对晕倒的张广怀开展急救。张广应说:“广怀身体最弱的时候,爬村口的小坡都要人背。

        2014年,廖四四下定决心带张广怀去江苏,一边打工,一边治疗张广怀的病。2015年12月的一天,张广怀经历了最严重的一次发病,在医生的推荐下,他们来到了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不能拍拍屁股走人

        去年12月,不到20岁的张广怀住院治疗后,廖四四身上自家和向亲戚借的1万多元钱很快用完了。但病情紧急,张广怀就在医院接受了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手术。

        “医院也没有催着我们交钱,都说治了病再说。”廖四四说,为做好张广怀的手术,医院还从北京请来专家帮助。

        张广怀一家住了30多年的土坯木板房(12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骆飞 摄

        手术顺利,张广怀恢复较好,很快就能下床活动。然而,这对贫困的母子早已是负债累累,出院时还有5万多元医疗费无法及时付清。南京的爱心人士为张广怀捐款2万多元,剩下的3万多元,张广怀给医院写下一张欠条,廖四四在欠条上按下了手印。留下欠条,母子俩便回到了威宁老家。

        “儿子生病得到了医院、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让我们特别感动。”廖四四说,“还有些是小学生,他们捐了1元、2元的零花钱帮我们度过难关。做人要讲良心,我们不能拍拍屁股走人,一定要还债。

        回到家,张广怀继续休养,廖四四开始筹款还债。她只身前往临近的六盘水市一家医院当护工。打工收入微薄,她既要贴补一家人生活,还要自己看病,一月下来所剩无几,偿还所欠医疗费“遥遥无期”。

        作为贫困户,廖四四得知可以向当地信用社申请精准扶贫低息贷款。在村干部帮助下,一家人拿到了4万元贷款。有人劝她买牛来喂,但她的心思一直在那张欠条上。“不把医疗费还了,我觉都睡不着。”她说,家里人一商量,决定向亲戚“”一头牛来喂,贷款先用来还清医疗费。

        “诚信患者”感动网友

        今年12月初,母子俩便抵达南京后,准备前往医院。由于张广怀在取款机上操作不当,导致银行卡被吞,必须回威宁才能重新办卡。12月9日,母子俩再次抵达南京,廖四四立即和张广怀来到医院,“千里还债”。

        还账时,医院的医生、护士连说“没想到”。有医生说:“说实话,当时离开医院,就没有想过你们还会回来。”廖四四却说:“欠债还钱是应该的。我们不还钱,万一医生被扣工资怎么办?

        “医院知道我家穷,都没有规定还款日期”,廖四四告诉记者,从写下欠条那天起,就一直提醒自己要及时还医疗费,“医生做了十几个小时手术,让我儿子恢复健康,他们非常不容易。

        “尽管当时身上差不多已是身无分文,但压在心里的大石头落地了,我们没有让好心人失望。”她说。

        还清了医疗费,张广怀和廖四四留在了江苏打工。在爱心人士帮助下,张广怀在南京的一家火锅店当上了服务员,廖四四来到泗阳县一个工地当工人。“现在准备和儿子好好打一年工,明年把贷款还了。”她说。

        记者多次电话联系在南京的张广怀未果,但廖四四告诉记者:“广怀现在的身体很健康,一家人都非常高兴。”目前,威宁县有关部门已启动对张广怀一家的特殊救助工作。

        张广怀和廖四四的故事,感动了很多网友,也温暖和影响了越来越多的人。网友“没看到别摸我”说:“感动,这样的人不多了,好人一生平安。”营丰村村民江长礼说:“人穷志不穷,人人都应该讲诚信。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欠良心的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