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智能生产模式 软件信息产业支撑中国制造由大变强

10.06.2015  13:29
       近日《中国制造2025》规划发布,描绘了未来建设制造强国的美好蓝图,也指出了中国制造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软件业作为信息技术产业中增长最快、创新最活跃的部门,已经成为两化深度融合的核心。
  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和服务业司司长陈伟在近期的软博会上表示,作为全球IT产业大国和重要的IT市场,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要抓住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的协同创新、融合发展,全力支撑互联网+行动计划、智能制造的发展,为实现经济中高速发展贡献力量。
   构建智能生产模式
  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要求,要把智能制造作为我们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这个发展重要的突破口和抓手,智能制造软件应该说是里面的核心。陈伟表示,中国制造以往的电力驱动正在变成软件驱动,软件技术正在构建智能化的生产模式和产业结构。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制造业发展面临新挑战,资源和环境的约束凸显。主要依靠资源要素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制造业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已刻不容缓。
  下一步如何形成经济增长新的动力?陈伟认为,从全球经济产业和制造业的发展态势看,以软件为抓手实行智能制造是制造业的必由之路。软件的技术架构在发生体系的变革。因为我们面临的应用、系统,在感知技术为基础的物联网和大数据的加入下面,发生了质的变化。以数据模型和算法为各行业各领域服务的软件,变得至关重要。软件正在重新定义经济社会各领域的业务模式。工业互联网、工业4.0、先进制造等实际上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概念。
  目前,制造业正在从电力驱动变成软件驱动。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后,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提出了再工业化,目的是抢占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制高点,使其带动整体经济的增长。无论是德国的工业4.0还是美国的先进制造,都是利用互联网,通过软件再造业务流程,实现组织的变革,实现零件和机器的互相交流。这正是我们说的向互联网化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的方向发展。美国麻省理工的布莱恩提出了第二次信息革命的理念,电力驱动机器正在变成软件驱动机器。
  陈伟指出,软件技术正在构建智能化的生产模式和产业结构。从更大的角度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资产配置方式和产业形态,形成新的增长方式。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的价值链体系。我们应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中国制造2025》,来理解其所提出的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入融合为主线,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
   支撑两化深度融合
  软件是互联网+的基础,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快软件核心技术、发展、提高软件行业的服务水平,将会为发展智能制造提供很好的动力。
  陈伟表示,要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部署,发挥软件的核心驱动作用,大力推进软件技术和工业技术的发展,推进智能制造的发展,实现软件企业由大变强。
  陈伟指出,未来将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包括工业创新系统,工业嵌入式软件等,还要发展面向智能制造的新兴服务业态,建设一批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培育新兴服务业态,建设一批工业大数据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的技术培育发展制造业新业务。
  在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方面,陈伟表示将深入研究工业互联网技术架构,围绕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实际需求,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的技术,研制相关的标准规范,也要同时推出包括信息技术服务、云服务、数据服务等服务规范、服务标准服务质量的有关标准,实现产品设计理念服务的全链条的网络服务化。
  陈伟透露,未来工信部将开展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互联网+最重要的是为各种应用提供良好的平台,建立友好的应用气氛,帮助我们便捷地实现各种应用。在+号的右端是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各行业各领域,根据业务需求,把以软件为核心的各种信息技术融合进去,实现业务流程的融合再造,完成一个共创价值的变革。
  工信部将实施两化深度融合工程,让软件在实现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国家行动计划过程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通过软件支撑的第三方应用,让二三线城市更多地应用信息技术,按照互联网+的模式,不断改造传统企业,提升自主产业。在这个过程中,软件和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也将得到长足的发展。
  陈伟表示,我们要把核心城市和二三线城市协同起来,共同实现肩负的历史重任,打造互联网+产业和应用生态体系,共同为软件持续快速的发展,在实现中国制造2025,实现互联网+的过程中,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