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将建4条跨省轨道交通 细化“南京都市圈”概念

19.04.2015  11:33

  近日,南京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健全南京都市圈协同发展机制改革实施方案》,这是“南京都市圈”概念提出十多年后,再次着手细化这个计划。

  新计划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莫过于“跨省轨道交通”的建设计划——据悉,今年将推进宁句(南京-句容)、宁扬(南京-扬州)城际轨道前期方案研究,适时启动宁马(江苏南京-安徽马鞍山)、宁滁(江苏南京-安徽滁州)等城际轨道前期研究工作。

  计划中这两条延伸出省的轨道交通线路并非是江苏省首条“跨省轨道交通”——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的一端,已经率先延伸至江苏昆山花桥。

  不过,可以预见的是,一条从南京延伸出去的轨道交通,将改变与之相关的城市,也将改变城里城外的人。现代快报记者 贾磊 王颖菲

   双城记

  在轨道交通到来之前

  “好极了!要是城铁通了车,我得省多少交通费啊。”看到“跨省轨道交通”的新闻,梁鹏说。

  梁鹏是南京一家企业的员工,却在安徽滁州买了房。他“跨省上班”的日子,已经过了4年多。

  “很远吗?其实也还好了。每天早起一点就好了。”梁鹏说。2010年他大学毕业,应聘到南京浦口区的一家软件企业工作,开始上班时,他跟女友在单位附近租了一套房子,但很快就厌烦了。

  “楼上下都是群租房,人员良莠不齐,有的还是做传销的。就这还要1000多一个月。”梁鹏说,有一次在电梯里,有人向他推荐某款化妆品,称可以让他“迅速走上成功之路”,对方的喋喋不休让梁鹏烦闷透顶,“当天晚上就跟女朋友合计,赶紧买房,搬出这个地方。

  遗憾的是,南京的高房价让这对年轻人望而却步,“当时在江北买套新房也要快1万一平了,而且这些房子都是特别大型的那种社区,说句不好听的,你都不知道你的邻居到底是什么人。”梁鹏说。

  商量买房时,两人吵了好几架,差点要分手,有一次,梁鹏的女友绝望中说了一句气话,“要不然你跟我回老家算了。

  梁鹏的老家在甘肃天水,他的女友则是安徽滁州人,滁州距离南京只有50多公里的距离,梁鹏也去过很多次。不过,就算再近,刚刚在公司站稳脚跟的梁鹏也不会同意“去滁州发展”,在他看来,那里不管是机会、医疗、教育条件都远不如南京。不过,他很快想到了另一条路,“去滁州买房咋样?

  这个建议让小两口迅速从争吵的状态中脱离了出来,打开电脑,开始寻觅滁州的房源。

  “说实话,在看惯了南京的房价之后,当时就一个感觉,便宜。”梁鹏说,他们后来在滁州市中心买下的这套房子,140平米,当时60万左右,精装修交付,“实在是便宜透了。”他又一次强调。

  2010年底的时候,梁鹏和女友凑了首付,在滁州办理了贷款,买下了这套房子,从此开始双城生活。

  双城生活通常是这样的:工作日的时候,梁鹏和女友6点左右起床,洗漱早饭之后,步行来到滁州北站。车票早就从网上买好了,从洛阳开往上海的K737次列车在不晚点的情况下,会在7:09经过滁州北站,这时的车上,通常是没有多少乘客的。两个年轻人每个人的票价分别是11元,45分钟后,列车抵达南京站。

  “这40多分钟里,我们通常在补觉,你别说,回笼觉的效果比睡懒觉还好。”梁鹏倒很乐观。

  5点钟下班后,两人会抓紧往南京站赶——在去年地铁10号线开通后,这个时间和距离被大大缩短了。18:35,K2666次列车会从南京站发车,载他们回家。

  两城奔波当然是辛苦的,但他们更看重收获。“第一当然是更宽裕的金钱,我们没有房贷的压力,把积攒的钱投入到了理财产品里,目前收益还不错,而且我还打算完成原始积累后创业。”梁鹏说。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生活质量并没有因为奔波下降,“我们没有比那些住在南京的同事晚到家多少,而且,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好。”梁鹏说,他家的小区旁边,有好几家大型超市,有一所安徽省重点中学,小学也还不错,另外,离一所市级医院的距离也很近,“还有,我们的邻居也都彬彬有礼,小城市里的人际关系比大城市里好得多。

  在南京北边的滁州,有不少像梁鹏这样在南京浦口区、六合区工作的双城客,而在南京南边的马鞍山,更多的是在南京江宁区工作的年轻租客。

  这些漂泊者痛苦着,也快乐着,他们中流传着“南京苦钱安徽花”的顺口溜,却也盼望着这种日子的改善。

   同一片天空

  分属两地,生活方式却极为相似

  距离南京最近的两个市就是安徽的滁州和马鞍山——滁州市中心距离南京市中心的距离约60公里,马鞍山还要更近些。实际上,除了行政区划上的割裂和经济发展的不同,这三个城市的生活看起来区别不大。

  “我跟朋友约好了,明天晚上去南京吃饭,就那一家,新街口新开的那一家烤鱼,叫什么来着。”在接受采访时,马鞍山的年轻人刘书哲大声说,在他的介绍里,这家饭馆就在距离现代快报社不远的地方,记者从未去过,他却已经去过好几回。“就是大众点评上推荐的嘛!

  刘书哲拿出他的手机,打开大众点评的界面,记者看到,他的定位是“南京”。“这是我自己改的,马鞍山没什么好吃的,你说阿是?”这个年轻人说。

  这并非是刘书哲刻意去模仿南京话,马鞍山话、滁州话中,本来就有很多与南京话相同的元素——江淮官话洪巢片,又称为宁庐方言,大致包括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滁州市、安庆市、六安市、江苏省南京市,以及安徽省马鞍山市、芜湖市、宣城市、铜陵市、池州市的城镇地区。

  极为相近的方言,成了这几个城市亲近的基础。

  实际上,每一个南京人都能感觉得到安徽对于这个城市的影响——农民工市场上,最多的是安徽人,家政市场上同样如此;在儿童医院,操持安徽人口音的病人家属随处可见;在南京的各个大学里,安徽学子的数量是仅次于江苏的;在南京的饮食圈,淮扬菜、川菜之外,安徽菜也很受欢迎,做

  “臭鳜鱼”做得好的饭店,每天都人满为患,供不应求。

  在滁州、马鞍山,南京的元素也随处可见——街上跑的汽车中,有很大一部分挂着南京牌照;马鞍山洗浴业的营业额中,南京人贡献了一部分;滁州琅琊山,早就是南京人踏春出游的好去处;在滁州和马鞍山的报亭里,卖得最好的是南京的几种都市报;更遑论两地如同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商品房了——依照两地的人口和消费能力,如果没有南京人和资本的进入,这两地的楼市可能远不是现在这般景象。

  这种界限在城市的边界更加模糊。

  南京市六合区竹镇镇紧挨着安徽省来安县,两地的生活习惯、方言口音几乎没有任何差别,对于两地居民来说,唯一有区别的可能就是消费水平了。“我们经常去来安吃饭,点七八个菜还不到300块,这要是在六合,翻个倍不知道能不能拿下来。”一位竹镇居民说。

  南京与周边城市的不同点当然存在,但这种不同,正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而逐渐缩小。

  “南京都市圈”已经是一个越来越清晰的概念。

   蜘蛛网

  一条条干线,从南京延伸到周围

  2002年,作为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着重建设的三大都市圈之一,“南京都市圈”这个新名词应运而生。参照国际经验,城市间要想紧密联系,驱车往来的时间应在1小时之内。按照高速公路120公里/小时的限速,100公里左右是都市圈城市间的最适合距离。于是,以南京为中心、100公里为半径扫上一圈,由南京、镇江、马鞍山、滁州、淮安、芜湖、扬州、巢湖组成的南京都市圈正式形成了。

  南京都市圈不是行政区划意义上的城市概念,而是一个被发达的交通网络紧密联系起来的城市群落,其实质是以南京为中心形成一个经济区域带。经济发展,交通先行。要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必将先实现交通的一体化。

  从2003年开始,南京与各都市圈城市间的交通路网建设大规模展开,几乎是以每年启动1条高速公路的速度在推进。

  2005年,沪宁高速南京段扩容改造完成,南京至镇江的交通更加便捷;2006年,宁淮高速南京段和宁蚌高速江苏段先后通车,南京至淮安和滁州的交通时间大幅缩短;2012年,宁扬高速的通车为南京和扬州之间的往来增加了一个新的选择;2013年12月31日,溧马高速正式通车;2014年,连接南京与芜湖的高芜高速也竣工通车……

  南京南站建成后,高铁使得南京对周边都市圈城市的辐射能力得到进一步体现,而位于南京铁路南站的南京汽车客运南站,则实现了铁路和公路换乘的无缝对接。

  “现在南京通往扬州、马鞍山、滁州的长途车都已经变成公交车的流水班线。有了交通这个基础,南京都市圈的近5000万人口才能形成一个大家庭,享受到同城化的待遇。”南京交通部门有人这样说。

  在地图上看,南京与周边城市的交通已经形成了一张蜘蛛网,四通八达的交通,把都市圈里各个城市联系得更加紧密。

  然而,所有的交通都不能与城际轨道交通相比。

  “一边是高铁,一边是地铁,能一样吗?”一位滁州网友说,“单从心理感受上就不一样,坐高铁,感觉还是两个城市之间的交通,坐地铁就不一样了,感觉自己就是南京人。

   先行者

  到安徽去,赚南京人的钱

  在珠江路有个1912街区,在滁州也有个1912街区。

  “2011年,我们瞄准了滁州,当时,一二线城市主城核心地段的商业已趋饱和,很难选到符合我们条件的地块——主城,核心或次核心商圈,有一定历史遗存。这期间我们修正了投资战略,制定了两条拓展路线,一是继续瞄准南京、西安这类城市,二是尝试沪宁线周边的三四线城市——距离一二线城市车程一个小时左右,或高铁动车能直接到达的城市,滁州1912是B战略的第一个试点。”南京1912集团相关负责人朴尔敏说。

  当时,1912集团认为,滁州离南京的近,不仅是交通意义上的近,更是心理意义上的近。滁州人到南京消费就像“家常便饭”;而从民国时候开始,南京的达官贵人、文人墨客到滁州郊游也是家常便饭。

  “当时南京人在滁州置业很少,在大多数南京人心目中对这个城市是忽略的,不了解的,或者说存在较大的误解。”朴尔敏说,滁州属于“南京一小时都市圈”的8个城市之一,两地政府接触比较频繁,但滁州并没有在南京市场发起有影响力的推介动作,或者说他们当时的定位并没有考虑到要让南京人去滁州置业;相反,因为孩子在南京读书等原因,滁州人在南京置业的很多。

  “但当我们进入滁州后,这种情况被改变了。我们的目标客户,其实是南京人。”朴尔敏说,在滁州1912的市场策略中,他们把大部分的财力、精力都投在南京市场,最终的结果是,“滁州1912的业主三分之二来自南京。

  越来越多的南京人看到了滁州房地产市场中蕴藏的巨大潜力,到滁州投资第二居所。

  滁州市房产局副局长范恒军说,南京人在滁州置业的比重近两年逐年上升,目前的数据,所有销售型房产,南京人的比例占1/4。像滁州碧桂园占到95%,滁州1912占到80%。主要还是投资型,商铺投资和第二居所。

  嗅觉灵敏的房地产开发商甚至规划好了“跨省轨道交通”开通后的美好蓝图。

  “南京、滁州将呈现更深层次的大融合。我现在在珠江路上班,下班开车到河西吃饭要40分钟,到江宁可能要1个小时以上。未来或许半小时我就从办公室抵达了琅琊山,和朋友们在醉翁亭喝个酒听个曲,或者到琅琊寺讨杯茶,在山间散个步,到山里的木屋枕着让泉之水入眠,第二天还能从容地乘地铁上班。

  朴尔敏说,“或许在那里再置办一个家,那里空气好,可以让父母在那里养老,每个周末我就去帮忙种花,会会滁州朋友,顺便到滁州1912喝咖啡。更进一步的趋势你可以看上海,在上海工作,家安置在昆山的人不在少数。这并不是不可能的事,相比之下滁州的生活成本比南京还低很多。反过来,我的滁州朋友也更方便随时到南京来看个话剧,听个演唱会,行政区属会慢慢成为一种仅仅是结构上的安排,滁州并不并入南京已经不重要了。

  实际上,在滁州之外,1912集团也有了新的目标,他们最近在与马鞍山政府洽谈,准备再做一次“先行者”。

   榜样

  昆山花桥:一个小镇的转身

  准备在花桥购房的人员构成统计表明,几乎100%都来自于上海的常住人口。

  与南京1912集团相关负责人朴尔敏的谈话中,数度提到了昆山,实际上,正是昆山花桥的样本,让人看到了都市圈的力量。

  2013年10月16日,上海地铁11号线花桥段开通试运营,从苏州昆山花桥搭乘地铁1小时即可到达上海市中心。有媒体在当天称:长三角区域从“高铁同城”再进一步,开始步入“地铁同城”时代。

  一年多之后,花桥完全发挥了自己在都市圈中的作用。最明显的变化同样在房地产业——机构对准备在花桥购房的人员构成的统计表明,几乎100%都来自于上海的常住人口。

  现在,每当遇到花桥的新楼盘开盘,场外总会停满沪字头牌照的各种车辆,而场内则是座无虚席,连走道里也挤满了人。几乎所有的购房者、房产中介都在屏气凝神地注视并核对着抽出的每一个号码,因为这同每个人的利益都息息相关。

  据粗略统计,在花桥通地铁后的45天里,单是纯住宅的公寓成交套数就已达到了近5000套——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本地人的购买能力。

  房价被拉高了,不见得完全是坏事,许多产业被拉动了起来,因为便捷的交通,花桥成了上海的“卫星城”,在为上海缓解住房压力的同时,也负责为上海提供更便宜的蔬菜、水果和农副产品。

  表面上看,花桥的功能正在变得单一,但花桥人也享受了相关的便利——至少去上海购物、医疗和教育,比以前方便多了。

  毫无疑问,上海都市圈的现在,就是南京都市圈的未来。

   专家

  城市发展会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

  南京打造都市圈,具备天时地利。南京传统上就是区域性的中心城市、全国发达的特大型城市之一、也是唯一在两省边界的省会城市,经济活力很强。

  在中国,城市的作用还不够明显。这一点甚至体现在人们的交谈中——人们往往会说自己是江苏人、浙江人,却极少提到自己来自哪个城市。在世界上,这一点完全不同,比如说,你会知道纽约、柏林和墨尔本,却极少知道它们所在州的名字。

  幸运的是,《健全南京都市圈协同发展机制改革实施方案》让都市圈和城市更加有力。

  看着南京都市圈的步步发展,作为这一概念的首倡者之一,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涛教授尤其欣慰。早在新千年到来之际,杨涛就超前提出了“南京一小时都市圈”的构想,这在当时的国内,还是一个新鲜事物。而如今,整个南京都市圈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正是由杨涛领导的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所负责。

  “其实,南京打造都市圈,具备天时地利。”杨涛向现代快报记者解释,南京传统上就是区域性的中心城市、全国发达的特大型城市之一、也是唯一在两省边界的省会城市,经济活力很强。所以历史上,它长期以来就是一个跨省、跨行政的区域中心城市,影响力广泛。

  因此,2000年以前,他刚一提出南京一小时都市圈概念,就立即得到圈内城市的强烈认同,“大家都有点‘我们本来就是兄弟一家人’的感觉。”南京还成立了都市圈市长论坛,并开始逐步付诸实际行动 。

  杨涛表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南京都市圈的概念,实际上已经超出了行政的边界。“所谓都市圈,就是按照现代交通可能的通勤范围、以快速交通为支持,形成的跨区域、跨行政的一体化的大都会区。

  正如同国际上的大伦敦、大巴黎、大东京、大纽约等大都会一样,这种文化、经济、交通组成的共同体,将会打破“”“”等行政区划,促进城市区域化,增强圈内城市间的频繁交流。

  这对于南京市民和都市圈内其他城市的居民来说,都是得益的。南京人将有可能寻找房价更低、生态环境更好的理想居所、青山绿水;而对周边城镇居民来说,他们的就业、购物、娱乐、学习、医疗、教育机会都将大大增加,同时也提升了南京核心城市的向心力。

  杨涛特别澄清了一个概念,“例如南京到滁州的线路,只能叫做‘跨省轨道交通’,而非部分市民所称的‘跨省地铁’。

  简单来说,地铁是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的密集地带、站间相隔距离一公里左右的轨道交通。而跨省轨道交通主要承担的是都市圈内城镇组团之间的中长距离出行联系,并且要满足一小时通达的时效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