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无人机爆发年,你准备好了吗?

06.03.2018  11:41

  当你犹豫不决时,插秧机年销量超过10万台;当你隔岸观火时,粮食烘干机一年卖出了2万台……农机行业中,许多人在优柔寡断中错失了一个又一个的良机,等看到别人数钱的时候,才追悔莫及。

  植保无人机也一样,在2017年之前,许多人还在观望,甚至有人幸灾乐祸,但属于无人机的时代真的来了,2018年将是无人机真正的爆发元年,你准备好了吗?

   8年深耕农航开启新征程

  2010年~2012年,被誉为植保无人机概念机阶段:在概念期,无人机的传播范围仅在行业内的小圈子,并没有实际作业能力。这个阶段的飞机特点为:不能干活、不能赚钱。

  2013年~2015年,行业进入演示机阶段:这个阶段飞机逐渐增多,农田里会经常看到飞机演示,但作业能力偏弱。这个阶段的特点为:能干活、不能赚钱。

  2016年~2017年,它逐步进入尝试应用阶段:飞机已经可以在农田里实际应用,越来越多的从业者进入这个行业,行业模式和作业能力进一步得到验证。这个阶段的特点为:能干活、能赚钱。

  从概念机到应用机,从不能干活、不能赚钱到能干活、能挣钱,这是中国农业机械从传统农耕到现代化机械的重大突破,这一突破也让更多人络绎不绝的加入这个行业,就此开启了农业航空的新征程。

  据保守统计,国内从事无人机生产的企业有1000家,其中植保无人机不下200家,为无人机提供配件的外围企业不少于1000家。众多企业进入,虽然加剧了行业的竞争,但分担了行业整体的营销成本,缩短了市场培育期。

  飞手专业化使用范围普适化

  80和90后的人数占到这个行业的7成以上,可以说植保无人机行业是一个充满青春气息的行业。

  通过无人植保服务实现职业理想的不在少数,有的飞手年作业接近30000亩,收入超过25万。

  通过宣传推广,无人机植保行业吸引了大量高学历、有技术、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加入。这些人通过无人机经营,成为新时代的创业者,不但成功实现了自力更生,而且有了强烈的职业自豪感。他们已经形成一个新的“族群”,在他们的致富故事、传奇经历的带动下,新的飞手正源源不断地加入。

  飞手专业化的同时,植保无人机的作业对象也不断增多。之前植保无人机作业的对象主要是玉米、水稻、棉花、小麦等大田作物,2017年由于用户接受度提高,再加上机器本身和飞防控制系统越来越成熟,无人机作业范围进一步拓宽。

  此外植保飞防的作业市场也已经开始细分,飞手开始聚焦作物,比如山东的一些飞手专门做葱、姜、蒜的植保飞防,新疆的飞手专注于棉花全生命周期的植保,云南的飞手专注于三七、葡萄和烟草。

   行业趋于标准化

  农业部表示,高度重视飞机喷药作业安全问题,并会采取以下措施,积极引导航空植保产业有序发展。第一,制定《农业航空植保发展指南》,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开展航化作业;第二,制定农业航空植保机械的产品质量与检测方法、作业规范与质量评定、环境风险评估等标准,进一步研究有人驾驶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防治病虫害的适施范围和用药品种,科学评价其在不同环境下的实际效果、适应条件和负面效应,严格界定和限制应用范围。

  对于行业存在的标准缺失问题,农业部正在制订《农用遥控飞行器通用技术要求》、《农用遥控飞行喷雾机安全施药技术规范》;民航局正在制订《无人机系统适航性要求》,未来农业部还将配合国家空管委制定《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规定》。

  此外,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还透露称,农业部组织农科教企单位成立了“国家农业航空植保科技创新联盟”,整合资源力量开展联合攻关,提升无人机生产制造等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开发针对航空植保所需要的专用制剂。

  植保无人机正式纳入国补试点

  2017年9月18日农业部、财政部、民航局联合发文,主要针对6省市开展农机补贴引导植保无人机规范应用试点工作,并选择把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广东、重庆等6省(市场)纳入补贴试点范畴,试点省份安排总量不超过1000万元的补贴资金。

  面对全国性补贴资金富裕,传统农机已经补不出去的现状,相信2018年植保无人机补贴试点范围会扩大,虽然可能还不能正式进入国家补贴目录,但进入大多数省级补贴目录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

  扩大补贴范围,必然带动植保无人机的需求量,这对想购买植保无人机的用户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责任编辑:欧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