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长治检心得]葛冰:四个载体建设学习型检察院

26.10.2016  19:08

  近年来,我院积极搭建学习研究载体,不断提升检察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努力建设“学习型”检察院。

  建检讲坛:一个业务骨干交流展示的舞台。推动干警走上讲坛,由“台下听”到“上台讲”,强化主动学习、深入思考的意识。主题既可以是对检察业务的思考,也可以根据干警爱好和特长自主选择。形式灵活,每次主讲人先讲,然后与台下互动,最后由分管检察长或特邀嘉宾进行点评。近5年以来,讲坛已成功举办40期,相关内容已经分两期集结成册,已成为工作经验交流、个人能力展示和领导发现人才的重要平台。

  工作日志:一份干警成长的点滴记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分岗位和职务,不论开会、学习、提审或是出庭公诉,每个干警手中始终拿着一本工作日志,每天将工作提前列出,及时记录,及时总结。工作日志不仅帮助干警提升了工作实效、激发了学习思考动力,也成为抓管理、促队伍的一个重要抓手。目前,工作日志兼具“责任书”“记事本”“反思录”“考核簿”四大功能,真正成为日常管理规范化的重要抓手,干警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明显提高。

  外聘导师制:一个专家型干警的孵化器。2013年,我院专门聘请南京大学法学院和南京医科大学两位著名教授担任干警院外导师,在两年的学习期内,分别带领三至五名优秀检察干警,以课题研究形式,开展检察实务重点、热点、难点基础理论研究。目前,法学组学员参与撰写的《检察权运行的内部监督机制研究》课题获2013年度最高检检察理论研究重点课题立项,心理学组5名学员全部通过全国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

  检察工作站(室):一个干警向群众学习的大课堂。2014年,我院按照1:1的比例,从全院抽调42名骨干力量,充实到全区的42个社区。社区检察官每月两个半天定期下到社区,通过多种形式宣传介绍检察职能,消除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神秘感,努力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检察院”。通过社区检察官这一平台,干警们有了更多向群众学习的机会,群众工作能力进一步提高。

  目前,我院形成了优秀人才“百花齐放”的局面,其中全国检察理论人才、公诉科科长李勇已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30多篇,其个人学术专著《结果无价值的实践性开展》获首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提名奖。(作者系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葛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