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长江·说检察·看发展]丹阳:检察监督擦亮“眼镜之都”

18.07.2016  18:35

 

 7月3日,丹阳市检察院民行科检察官与该市环保局环境监察大队值班人员就下周部分工作安排交换意见。(本报记者杨波摄)

  7月2日下午,本报“走长江·说检察·看发展”采访组一路向东,前往长江三角洲另一座魅力城市——丹阳。

  汽车行驶在高速路上,窗外雨下不停,时缓时急。大约50分钟后,道路右侧一个高高的广告牌映入眼帘。广告牌上写着8个大字——齐梁故里、眼镜之都。不用说,前面就是丹阳——全世界最大的眼镜片生产基地。而有关丹阳检察的精彩故事,就要从一起由镜片引发的案件说起。

  支持起诉一案,解决眼镜行业环境治理难题

  2014年7月,丹阳市两家光学企业擅自将5.5吨树脂镜片修边粉末随意倾倒在该市开发区一处拆迁空地上,对当地土壤、空气造成严重污染。3个月后,在丹阳市检察院的依法支持下,镇江市生态环境公益保护协会将这两家企业起诉到法院,要求消除环境污染损害或承担相关处置、修复费用。此案经过三次开庭审理,今年6月底,镇江市中级法院判决两家企业依法处置涉案废物。

  在“眼镜之都”丹阳,这起案件对辖区数以百计的眼镜片生产企业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其实,案件背后还发生了很多事,一会儿让民行科的同事向你们细细道来吧。”司机卖了个关子,而不知不觉中,汽车已经开进了丹阳市检察院大门。

  采访一开始,记者就直奔“主题”,向该院民事行政检察科科长张萌打探案件背后的故事。

  “对符合条件的诉讼案件依法支持起诉、切实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是我们院开展行政执法检察监督的一项重要举措。”张萌告诉记者,承办人在履职中发现,眼镜产业是丹阳市的重要产业集群,如何科学定性、妥善处理树脂镜片修边粉末,对丹阳眼镜行业的长远发展和辖区环境的保护都至关重要。因此,在支持起诉的同时,该院民行科主动与法院及环保部门协商,并邀请辖区16家眼镜片规模企业座谈,共同研究解决树脂镜片修边粉末的认定和处置难题。

  “大家达成共识后,邀请行业专家和权威鉴定机构对粉末进行了鉴定检测,最终认定树脂镜片修边粉末可以参照普通废弃物处理。这样一来,企业处理修边粉末的成本一下子由过去的每吨五六千元降低到几百元。”张萌高兴地说,如今,丹阳的眼镜片生产企业都很自觉地将树脂镜片修边粉末集中送到专门的处理机构,再没有违法倾倒的事件出现,整个行业的环境治理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弥补办案遗憾,推动一个环保基地落成

  丹阳市检察院开展行政执法监督并不是单纯的就案办案,而是以公益为落脚点,结合办案,探索开展环境损害综合治理。“能形成这样的监督思路,其实也和一个案子有关。”张萌说。

  今年3月,该院在支持起诉一起大气污染诉讼案中发现,那些涉及空气、水等环境资源的诉讼案件,都留有一个共同的“遗憾”,那就是案子办得再成功,被损害的环境资源都无法修复还原。

  为最大限度地弥补遗憾,该院协调辖区管委会、法院、公安局、环保局、国土局和农委等部门,于6月3日正式建成江苏省首个县市级生态环境修复基地。对于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诉讼案件,在依法办理的同时,根据生态破坏者所造成的损害,经专家鉴定后,采取替代性修复方式,通过让破坏者在修复基地栽种和保养苗木或提供相应公益劳动的方式,来弥补对环境造成的损害。目前,该院正梳理有关案件线索,对符合条件的违法单位和个人,积极落实环境修复责任。

  7月3日上午,记者在该院干警的带领下,趁雨停间隙前往位于丹阳城郊的修复基地。记者在那里看到,部分土地已经被绿色的苗木所覆盖。据介绍,这些由生态破坏者栽种的树苗,长成后将被移种到城市绿化带、公园等公共区域中,最大限度弥补破坏空气、水等资源所留下的遗憾。

  坚持先行先试,以点带面打开工作局面

  离开生态环境修复基地,记者一行来到设在丹阳市环保局办公大楼内的检察工作站。丹阳市检察院就是从这里起步,以点带面铺开,形成多元化行政执法检察监督工作模式。

  2013年初,丹阳市检察院成立“行政执法检察监督”课题调研组,深入该市环保、食品药品、城管、国土等部门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了《关于加强行政执法检察监督工作的报告》,得到了该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

  同年11月,丹阳市委、市政府正式出台了由该院起草的《丹阳市行政执法检察监督工作暂行规定》,明确要求全市行政执法机关、部门应当接受检察监督,同时对监督的原则、范围、方式、程序等均作出了明确规定,为在全市深入开展行政执法检察监督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础。

  2014年初,该院在市环保局派驻检察工作站,拉开了多元化开展行政执法监督试点工作的序幕。

  每周定期与环保局召开联席会议,了解行政处罚、举报等情况;通过“两法衔接”平台实时获取案件信息;针对所发现的监督线索,及时采取检察建议、督促起诉、支持起诉等多种监督手段,并通过专题调研、联席会议、引入专家智囊团等方式推动行业整改;民行部门牵头,本院其他部门配合……工作站建成两年多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也通过规范履职赢得了环保部门及社会各界的欢迎和认可。

  采访中,记者遇到了正在环保局值班的环境监察大队队长束新俊。作为环保局的一名老员工,他见证了检察监督产生的效果。他告诉记者,过去,一些执法人员对“执法”二字的理解就是“处罚”,以为只要罚了就作为了。检察站成立以后,在检察官的督促下,环保执法行为更加规范,该处罚处罚,该移送移送,履职到位后,违法者得到应有处罚甚至被判刑,对其他抱有侥幸心理的不法分子起到了震慑作用,“这实际上是减轻了我们的执法压力、降低了我们的工作风险呐!

  据记者了解,除环保部门外,该院在该市国土局也设立了检察工作站,将多元化监督触角深入国土领域。“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我们积极总结经验做法,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就是要通过依法、充分地行使行政执法检察监督职能,促进社会治理创新,永葆丹阳天蓝水绿、风清气正,把‘眼镜之都’擦得更亮!”采访结束时,丹阳市检察院副检察长王飞对记者说。

  采访当天,丹阳市普降大雨,城区内许多交通道路、隧道积水严重。7月15日,记者再次电话采访了解到,受“暴力梅”影响,连日来丹阳降雨不断,该市经济开发区内部分道路大面积积水,部分居民家中屋顶出现漏雨情况,丹阳市检察院已做好准备,随时组织干警协助该市防汛部门,做好抗洪救灾工作。

  ■链接

  丹阳,地处风景秀丽的长江南岸,建置始于战国,古称曲阿,后取“丹凤朝阳”之意而得名,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有名的“中国眼镜之都”。丹阳市检察院现有内设机构14个,在编干警103人,是江苏省检察机关的“老先进”,曾连续三次获评“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2013年以来,该院在镇江地区率先探索行政执法检察监督工作,经过三年多的实践,目前已形成具有丹阳特色的行政执法检察监督模式,相关做法得到江苏省检察院肯定和转发,最高检民事行政检察厅两次专程到该院调研,并对相关举措给予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