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江苏检察机关第二批员额检察官遴选考试

30.08.2017  15:01

  许多年后,许多检察官一定还会记住这场考试,感谢这份试卷。因为,正是由此,他们获知了自己的长短强弱;

  正是由此,他们走向庄严神圣的职业检察官生涯。

揭秘江苏检察机关第二批入额检察官遴选考试

  2017年8月18号下午2点整,茅山脚下的江苏检察官学院一号楼一声铃响,江苏检察机关第二批员额检察官遴选考试开考,取得参考资格的634名检察官助理在5大考场同时展开了试卷。

  1个小时后,南京高淳区某处山坳里,从一个挂有国家保密基地门牌的大门内,驶出两辆车,车里坐的正是百里之外这场考试的命题者——江苏检察官入额考试命题组。按照规定,开考一小时后命题者才能离开命题地点。

  办案需入额,入额必考试。员额法官检察官遴选制度是司法责任制改革的基石。只有入额才有资格独立办案,办案就要终身负责。员额检察官占编比例仅为三分之一,是检察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精英化的集中体现。

  去年8月15日,江苏检察机关举行首场入额考试,成功遴选出首批员额检察官4209名。时过一年,第二次入额考试在此进行。600多名考生集中一地,考场气氛更加凝重。

  考试分为刑事检察、民事行政检察、职务犯罪侦防三大类别。拿到试卷,连云港检察院侦监处的马睿晗心里有了底。考的是基础性的活知识,是刑事检察办案共性的能力。考前她还嘀咕,涉及五六种业务,一张卷子怎么考?淮安区检察院的杨涛考的是民行卷,交卷出来,他对记者说,这张卷子,考得出办案真水平。

  8月25日,考试成绩出炉,及格线以上的考生超过80%。南京检察院曲莎莎荣获民行类考试第一名,泰兴检察院反贪局的夏行获职务犯罪侦防类第一名,泗阳县院李志勇和南京江宁区院谈磊双双并列刑检类第一。

  谈起试卷,这四名折桂者也都感觉与检察实务联系特别紧,接地气。认为这种通过具体案例,考察综合办案能力特别是办案思路的方法,有导向作用。

  那么,这些命题者究竟是谁?这些接地气的试题又是怎样出来的?

  集结

  其实,命题组的十位成员在高淳山坳里的这个神秘的国家命题中心,已经度过了整整12天。

  8月4日,江苏检察官入额命题组成立。 10名检察官接到命令。

  组长严正华,省检察院司改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检委会委员、副厅级检察员,负责试题总把关,日后组员们叫他严头;

  刑检类出题人罗琦、金卫东、周德泉,分别来自南京、南通市检察院,组里叫他们“刑检三剑客”;

  民行类出题人杨海东、张志钢,来自省检察院和无锡市院,因为都属兔,称之为“民行双兔”;

  侦防类出题人翁亚峰和邱学平,来自省检察院反贪局和反渎局。

  第九位成员叫汤波,省检察院教培处副调研员,负责协调保障、试卷印制,是命题组的“大内总管”;

  第十位沈朝文,他的使命最特殊,负责全程纪检监督,他是省检察院监察处的检务督察室主任。

  8位命题者有两个共同点:都是检察资历20年以上的资深检察官,都是本条线的知名专家,且大都是去年首次入额考试的命题者。

  江苏省检察院党组认为,一年来首批员额检察官的办案实践证明,去年的入额试题,能够检验入额检察官的实际办案能力和水平。因此,今年的命题,仍可放心地交给这个团队。

  8月7日,命题组在省院集结后驱车百里到达位于高淳山里的国家命题中心。这里铁网高墙,与世隔绝。从进门那刻起,手机、手表甚至腕带计步器全部上交。从7号到18号下午,命题组将集体“人间蒸发”。

  无锡市检察院民行处长张志钢去年就在这里出民行类试卷,“”了十多天,了解这阵仗。手机上交前发了个朋友圈:“工作原因,失联”。

  思路

  第二次担任命题组长,严正华仍然用了兢兢业业、如履薄冰这个词。说起这次受命,快要60岁的人,镜片下的眼睛里竟看得见庄严的光芒:省检察院刘华检察长把任务交给我们,嘱托的话一句都没说。政治部杨其江主任送我们走时压了压我的肩。这一压,一切就扛在肩上了。

  头三天,集中讨论,形成统一命题思路。虽是务虚,但最关键。

  “三个负责”是命题组最先形成的共识。“对省检察院党组负责,对江苏检察官负责,对检察事业负责”,通力合作,不辱使命是十名成员共同的心声。

  怎么负责?命题成功的关键就看能否真正反映考生的实际办案水平和能力,为员额检察官的遴选提供真实的参考。

  沿着这个共识,他们提炼出“三个紧扣”的命题思路:紧扣检察履职,紧扣规范执法办案,紧扣“能办案、会办案、办好案”。

  “讨论了三天,人人都睡不着,那是南京最热的日子,连续几天达到40度,山里蛙鸣蝉叫,我们翻来覆去。干脆半夜起来接着谈。

  这次参考人员的特点是“年纪轻、学历高,理论强、实践少”,重点应当放在检察实务上,不出客观背记题,只出主观题。由此形成了第三个共识:命题形式为案例+微型卷宗。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应知应会,不出偏题怪题。

出题

  民行类试卷最先完成。杨海东在省检察院长期从事理论研究和民事行政检察,是个轻声细语、思维缜密的白面书生;张志钢是无锡市检察院民行检察处长,高大壮实,快人快语,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他俩是去年出题的老搭档,都属兔,虽然海东比志钢大一轮,但所思所想常常“同频共震”。

  加大公益诉讼和行政检察的份量是他俩不约而同的想法。案例题是俩人一块儿攥的。围绕的就是民诉法第200条,考的就是抗诉条件。“一个案例里埋了7个坑,测试性更强。”说到这里张志钢鬼鬼地笑了笑,又正色道“民事行政检察是检察监督的增长点,检察官就是在已经形成的案件里发现问题,形成办案思路。考的就是你发现问题的能力,连问题都发现不了,还谈什么监督。

  “问题导向、重在实务、应知应会”也是邱学平和翁亚峰出题的指导思想。邱学平干干瘦瘦,干什么都有一股子钻劲。转业进省检察院后他苦学两年一举通过司法考试。在反渎局指导办案多年,他习惯沉在下面研究疑难案件,积累颇丰。这次,他出了一道关于侵权的想象竞合题,“考的是准确定性,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是对法条的真正理解。”“这道题也是从实践中来的,很典型,我考过好多人”。

  翁亚峰是省院反贪局侦查信息处处长,法学科班出身,地道的“老反贪”。从书记员干起,三四年就成为办案尖子,一直做到市级院分管反贪的副检察长。他这次出的题是一起挪用公款案。“虽然是最查见的罪名,但实战中挪用公款的情形非常复杂。考查的是执法办案与司法规范结合、实体法与程序法结合,应知应会与洞察难点结合。比如第一题案例分析中就埋伏了5个办案程序中的瑕疵。”考虑到职务犯罪侦查部门将要整体转隶,我就要求考生拟写一份给检察长的综合报告。“能说会写是侦查员的基本功。无论到哪里,侦查员都要写出案情报告吧”。

  三类试题中最复杂的是刑检类命题。一张卷子要考公诉、侦监、执监、控申、案管等四五种检察职能,怎么办?“刑检三剑客”罗琦、金卫东、周德泉共同写下了“出题旨要”。开宗明义第一条就是:“考查运用基础理论分析基本问题的能力”。

  罗琦长期奋战在公诉一线,体会最深的是“道重于技”,他坦言,这些年有些业务竞赛开始有了“表演”的味儿,有“重技不重道”的倾向。周德泉是南通检察院控申处副处长,沉稳慎言,于培养年轻办案人才颇有心得。他的秘密武器就是市县两级控申检察干警,“通过视频收看每一次案件汇报,并参与讨论”,以求获得宏观把握能力。两年坚持,效果显现,处里连续出现全市业务竞赛综合第一名和全省控申业务标兵。他和罗琦看法一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微型卷宗题中,他们虚拟的案例也是最常见的盗窃和诈骗罪区别。当然,这个案例中隐藏中诸多实体和程序问题。

  具体操作中,还是问题导向。试题中,加重了非法证据排除的份量,加重了程序性事项的考查权重。他们预埋的一个最大的“”,就是关于非法证据排除。

定稿

  初卷出来后,第三阶段是打磨,定稿。三个小组集中讨论,交叉看题,又分头试做,反复打磨。

  命题中心远离城市,伙食单调,生活单调,工作单调。伙食每天就是土豆南瓜打转,生活刻板得像是钟上的指针,每天早上7点半开始工作,晚饭后散步40分钟,接着讨论、工作到夜里12点。老汤是“大内总管”,但解决不了“三个单调”,只好晚上拉着大家出去散步。可空地就一个篮球场那么大,走来走去都撞上了,周德泉和翁亚峰都证实,那块空地走一圈就是240步。

  金卫东说,大家就一个心思,不能有一丁点儿瑕疵。“最后几天都快得了神经病,一个字一个字抠,标点符号也反复研磨。

  这地方与世隔绝,不能上网,所有东西都靠脑袋记。 案例材料都是虚拟的,有的理论上可行,但实际上是否成立还要论证。有个诈骗的情节,设计的是支付宝转账,有一天罗琦正睡着,突然想到,支付宝可能每次是有限额的,一次不可能转30万。马上把我和老周喊来商量,解决了才舒了口气。

  17号定稿,老汤忙着排版校对印制。18号,老沈和押运车辆一起把试卷运到考场。

  严正华笑眯眯地说,单调好。出得了精品。

阅卷

  8月18号下午3点,命题组结束“失联”,回到人间。“出山”的时候,大家才有心情互相打量,人人都是头发长长,瘦了一围。

  回南京的车上,严头打开了手机,说来也巧,收到的第一条信息竟然是最高法刚刚公布的一起典型案例:“由于看守所外‘体讯’,所获证据非法,一案4人改判无罪”。哇,真是天合!这个案例与正在开考的刑检类试题中一个假定的情节几乎一模一样。

  “应时应景!”严头伸出大姆指。罗、金、周三双大手互相对拍,开怀大笑!

  8月22号在学院9号楼大厅笔者采访时,忆到此处,“刑检三剑客”仍有会心一笑:“什么感觉?成就感,幸福感!”那种内心的快乐和激情,深深地感染了我们。

  19号,命题组休息一天。20号,十人再次聚集,命题组成为阅卷组。转战到茅山的检察官学院8号楼。

  每一份试卷都是厚厚一本,634份试卷堆满了8号楼会议室。

  还是三个小组分阅三类试卷,还是日夜不停地奋战。

  汤波还是总管。这里有了他的有用武之地,买来方便面、饼干、蛋糕,管够。老沈继续督察。在山里他保管所有的手机,守着唯一一部通向外界的电话。在这里他是“金刚门神”,管着阅卷室唯一的钥匙,开门、锁门。问他枯燥不,他厚道地笑:职责所在。

  52份民行卷,390份刑检卷,192份侦防卷,在他们手中反复流转。一人判,一人审,再交叉。争议讨论,最后是严组长一份份把关签字。

  又是几个无眠夜。还是那份初心:“对省检察院党组负责,对江苏检察官负责,对检察事业负责”。

  22号中午,“民行双兔”率先收工。杨海东七十多岁的老母肺部发炎在老家挂了几天水,要去看望。张志钢也是积了一堆案子,急着赶回无锡。

  另外两个组的阅卷还在紧张进行。

  中午时分,笔者拉着他们在大堂里坐下,分别谈谈出题和阅卷感受。三组人不约而同:一方面如释重负,卷子基本能够真实反映考生办案能力和水平,终于敢说一句不辱使命。

  另一方面,对于这些未来的员额检察官也有深深忧思、殷殷寄语。概括起来三句话:一,理论必须联系实际,不做只会背法条的法匠。二,建立宏观思维整体思考,不能盲人摸象。三,能动思考,多多实践。

  整整二十天封闭式的出题、阅卷,对命题组每个人都是一次洗礼历练。

  严正华说,600多份试卷每一份都从我们手里过了几遍。我们欣喜地看到,这批检察新生代有良好的法律素养和功底,有基本的办案方法和能力,绝大多数考生入额后经过一段时间独立办案的历练,都能胜任检察职责,成为检察精英,成为推进检察事业进步发展,推动中国法治进程的新鲜血液。

  “问题导向始终是我们的思路,通过这次考试能够引导考生确立正确的办案思路,就是我们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