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检察机关侦查监督工作:打击力度节节攀升

07.11.2016  18:10

  “25种疫苗未经严格冷链存储运输即销往24个省份近80个县市!”今年3月,山东济南庞红卫等人非法经营疫苗案迅速引起全国范围内的安全恐慌。

  如今半年已过,公众恐慌早已平息,而背后检察机关默默的努力鲜为人知。11月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作《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侦查监督、维护司法公正情况的报告》时说,最高检挂牌督办该案,检察机关已批准逮捕324人,立案侦查相关职务犯罪100人。

  居健康环境、有人身安全、呼新鲜空气、饮干净水源、吃放心食品,百姓的期待具体而日常,而这都离不开强有力的司法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检察机关依法从严打击暴力犯罪,打击破坏环境资源和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对威胁社会安宁、危害人民群众幸福安康的行为绝不手软,“严把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每一道防线”,用实际行动推进平安中国、健康中国建设。

   专项活动步步升级,打击力度节节攀升

  梳理十八大以来检察机关的工作,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绿水青山和食药安全,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年年都有新举措。

  2013年4月至12月,最高检在全国检察机关部署开展了危害民生刑事犯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专项活动成果中,一个数据引人注目:环境资源和食品药品两个领域的案件查办数量最多,占到总数的一半以上。这两个领域恰恰与群众生活联系最紧密,案件多危害大,且存在有案不移、有案不立、以罚代刑等不规范执法问题,自然成为检察机关监督的重点。

  2014年3月,最高检部署开展为期8个月的破坏环境资源和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2015年初,最高检又决定开展为期两年的“破坏环境资源犯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和“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

  “大专项”引领方向,各级检察机关还立足实际,开展短平快的“小专项”。2015年以来,贵州省黔东南州检察机关先后开展了督促林业部门加强古树名木挂牌保护,督促环保部门开展对环境污染治理等小专项活动20余个。近两年,河南省检察机关在专项行动中也不乏亮点,新乡市检察院联合环保局开展执法“秋风行动”,排查关闭“十五小”环境违法企业240余家;焦作市检察机关联合环保部门对当地小电镀企业违法排放有毒废水开展专项监督。

  如果不是那一通诈骗电话,18岁的山东女孩徐玉玉此时应当正在南京邮电大学的校园里度过美好的大学时光。然而今年8月,远在千里之外的电信诈骗分子将她的学费骗走,也将这一切美好击得粉碎。近年来越来越猖獗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经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依法严惩电信网络违法犯罪,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势头,检察机关责无旁贷。2015年11月部署开展打击治理专项行动,至今年9月共批准逮捕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13247人。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地检察机关打击电信诈骗工作成效较为明显,批捕人数均超过千人。北京、广东检察机关及时批捕了张智维等116人、侯德敏等108人特大跨国电信诈骗案。

   重大案件挂牌督办,民生问题刻不容缓

  腾格里,蒙语意为像天空一样浩瀚无际的沙漠。而在2014年相继爆出内蒙古、宁夏、甘肃的企业私自向沙漠腹地偷排污水。黄沙,黑水,其景触目惊心。

  案发后,最高检立即将相关四起案件列为重点挂牌督办案件,并与公安部、环保部组成联合督察组,现场督办该案。内蒙古、甘肃、宁夏检察机关也及时介入,对涉嫌污染环境犯罪的6家化工企业和10名责任人提起公诉,查办涉嫌渎职犯罪4人。

  环境和食药领域的犯罪往往跨地域、跨行业,案件又有其专业特点,办理难度大。因此,对社会影响大、群众反映强烈的重大案件,上级院适时挂牌督办,对案件涉及的法律适用以及案件管辖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导和支持,能排除阻力、增强震慑力。

  上海垃圾非法倾倒案、非法经营疫苗案、疫区牛肉案等,都在最高检的挂牌督办下取得良好的办案质效。2015年3月,最高检侦监厅与公诉厅联合下发《关于对涉嫌污染环境犯罪第一批12起案件予以挂牌督办的通知》,并就挂牌督办工作作出详细部署。

  挂牌督办的效应不断显现。在河北,经该省检察院挂牌督办,从下水道毒气致人死亡的案件出发,省市县三级检察机关全力引导侦查,打掉了涉及北京和河北石家庄、沧州、廊坊等地的2个污染环境犯罪团伙;在湖北,有人大量低价回收药品再倒卖获利,肆意存放增加过期风险,严重威胁群众用药安全,经武汉市检察院挂牌督办,嫌疑人被依法批捕。

   两法衔接”合力围剿,监督难题有效破解

  今年2月,安徽省石台县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巡查发现当地农贸市场经营者销售无检验检疫合格证明的预包装冷冻牛肉。池州市检察院获知消息后,立即督促该县检察院介入,并建议监管部门将线索移送公安局。紧接着,这起涉案印度牛肉2000公斤的非法销售疫区牛肉案终于被立案侦查。检察院之所以对执法部门的工作了解“神速”,正是得益于“两法衔接”信息通报机制。

  “发现线索难、立案监督难、监督处理难”曾是办理环保和食药领域案件的“三大难”。如今,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推动了这些难题的有效解决。各地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行政执法机关普遍建立联席会议、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备案审查等制度。四川、宁夏等8个省份全面建成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等“两法衔接”共享平台。2013年以来,各级检察机关建议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23769件,其中公安机关立案20085件。

  2015年12月,最高检会同食药监总局、公安部、最高法、国务院食安办联合下发《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从顶层设计上构建食品药品监管领域的“两法衔接”长效机制。

  立案监督中,不少贪腐线索也走进检察机关视线。不少重大环境污染和食药安全案件背后,都有“保护伞”的身影。2015年7月至11月,最高检侦监厅牵头组成8个督导组,先后对浙江、内蒙古、福建等地检察机关开展专项督导检查,从立案监督的案件中查找背后的“保护伞”,要求严肃查处利用职权包庇、纵容破坏环境资源、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的职务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