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江阴检察官赵建新:让信息成为制胜的法宝

29.12.2016  18:03

  □赵建新圆润的脸庞上永远挂着微笑,机敏的双眸充满智慧,给人的感觉温文儒雅。

  □在信息化时代,赵建新认为信息是突破案件的法宝,谁先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主动权。

  □近几年,赵建新追求安静恬淡的生活方式,下班后打太极练瑜伽,读书品茗。

  如果是初次见到赵建新,很多人可能不会将儒雅幽默的他和反贪反渎工作联系在一起,作为江苏省江阴市检察院分管自侦工作的副检察长,他说他将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都给了自侦工作,从事职务犯罪侦查工作近十年来,养成了他“以静制动”的性格,但是在办案中他总是希望尽自己的努力做到最好。

  厚积薄发的“赵博士

  “职务犯罪侦查面对的往往是文化素养高、社会地位高、家庭收入高的三高人群,要想克敌制胜,就必须要有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本领。”谈起自侦工作,赵建新首先打了这样一个比喻。随后,他翻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向我们介绍起了几个在办案中碰到的趣事,他说只要不在办案区办案件,每天到办公室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或者书,学习和整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思考办案中碰到的实际问题。

  正是有了这种危机意识,赵建新才把学习作为每天的必修课。我们看到赵建新的办公桌上、书柜里放满了各个领域的书籍,多年的积累才造就了眼前这位“老自侦”深厚的法律功底和广博的知识面,从线索初查到业务流程,从政务审批到招标投标、从时政历史到社交网媒,赵建新都有所研究,渐渐地,大家被他的博学所折服,送给他一个雅号“赵博士”。

  “赵博士”谈到一个案件,告诉我们说:可以写写哦。

  2015年初,反贪局收到纪委移送的一条线索,反映原江阴市某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经理张某在1999年企业转制时有隐匿国有资产的重大嫌疑。但随着初查工作的深入,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他的面前:作为集体企业负责人的张某是否属于国家工作人员,是否符合贪污罪的主体要求?这个前提能否解决直接关系到案件能否查办。

  赵建新坦言,当时办案组承办人意见也不统一,有的认为无法证明张某的主体身份,搜集材料难度大,有的认为案件时间跨度太长,涉及的国企改制历史背景复杂,案件一度陷入僵局,眼看就要前功尽弃。

  “我将自己关在办公室里细细琢磨起来,一边翻看以往的案例和笔记,一边继续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这些知识就是信息点啊,几天后,才终于理顺了侦查方向。”赵建新开玩笑说那几天吃饭睡觉上厕所都在想突破口。理清楚思路后,他指示办案组的一路人马围绕公司成立依据及资金来源情况对该公司的成立、变更过程追本溯源,还原这家公司是国有出资企业的本质,另一路人马通过调取张某的任命、罢免文件、职责依据、工资奖金核定等书证,证实了张某具有受委派管理国有资产的职责,涉嫌贪污罪主体身份的难题迎刃而解,最终成功办理了张某等3人共同贪污1400余万元的特大案件。

  才和赵建新聊了半个多小时,他接到一个工作电话说要出去一会,我们就来到二楼的反贪局,和干警们聊聊他们的赵检。

  “那是一个寂静的深夜,我到办案工作区加班,远远地看见赵检手捧着书在走廊里踱步,时而低头静读,时而若有所思。”反贪局书记员刘晓萍回忆起自己第一次加班就遇到赵建新的情景仍觉得历历在目。刘晓萍说打那之后,就从心眼里佩服这个在半夜里加完班还能继续看书的领导。

  而高虹聊起自己的领导先是咯咯大笑,然后拿手比着自己的脑袋说到:“赵检的头比一般人大,肯定更聪明啊,不过他最厉害的就是在跟办案对象谈话时,总能将对方所处领域内的专业知识信手拈来,解释相关法律问题直指要点,娓娓道来,在气势上和心理上压倒办案对象,这可不是一朝一夕能练就的本事啊。”高虹告诉我们,赵建新长期关注和跟踪热点行业,不少案件能快速突破就是得益于他常年积累的知识和梳理的信息点。

  攻坚克难的“智多星

  “许多疑难复杂甚至陷入僵局的案件,在赵检的手里往往会柳暗花明、峰回路转。”、“办案方法多、思路广,能从犯罪嫌疑人的微表情中深挖案中案。”、“善于从扑朔迷离的案情中找准突破口,从蛛丝马迹中捕捉关键点。”我们发现,这些语句是大家评价赵建新时提到最多的点。

  反贪局刘兴涛就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案件,2014年10月,江阴市检察院反贪局受上级院委托查办无锡市惠山区房管局原局长吴某受贿案。由于是首次参与办理处级干部案件,办案时间紧、有价值的线索少,案件一度举步维艰。在对吴某采取监视居住强制措施后,经过反复研究案情,赵建新发现了一个重要疑点——有一笔200万元的账目可能构成“以借为名”的索贿。他指示围绕这个疑点加大审讯力度,但吴某始终淡定自若予以否认。

  “雁过留痕,我就不信他没留下任何蛛丝马迹。”赵建新立即作出搜查吴某家的决定。经过搜查,刘兴涛在吴某一个不用的旧皮包内找到了一张揉旧的800万元借款协议。

  在案情分析会上,赵建新断定此协议定有蹊跷,若属实,800万元巨额财产与其家庭收入严重不符;若为假,那很可能是该案的重大突破口。而此时吴某也按捺不住,竟主动咨询起以借为名索贿的法律问题,赵建新要求承办人采取避而不谈的策略,紧紧抓住800万借款协议的事情穷追猛打,吴某面对强大的证据攻势,很快交代了受贿数百万元的犯罪事实。“能在关键时刻,准确而果断地作出判断,控制全局指挥若定,我们要向他学习的地方还很多。”刘兴涛感慨地说到。

  等不多久再见面时,我们和赵建新聊到了压力问题。“都知道自侦工作压力大,您觉得最大的压力来自哪里?”赵建新笑笑,点起一根烟,深深地吸了一口后说到:“查办职务犯罪干的是‘摘帽子’的活,往往比较敏感,经常刚一接触案件,说情者和打听者就会接踵而来,给原本扑朔迷离的案件带来重重阻力,最大限度地排除外界干扰、化解办案压力是我经常面对的难题。

  弹了弹烟灰,赵建新继续讲到,2013年6月17日的那个夜晚,注定让我终身难忘,也让所有反贪干警铭记,当时是在调查江阴某镇党委书记路某受贿案件时,尽管已经掌握了其大量受贿事实,但路某到案后百般抵赖,负隅顽抗,正当案件一筹莫展的时候,我接到了有关领导的电话,给我下了最后通牒:“如果在规定的时间拿不下来,必须亲自把路某送回办公室上班!

  犯罪嫌疑人路某是我带回来调查的,再把他送回办公室,这意味着什么?不仅昭示着案件流产,更损害了反贪局乃至检察院的形象和尊严。如果要把路某送回去,我宁可辞职!虽然三年过去了,说这句话时,我们依然能感受到他那坚定的眼神。

  在那个不眠之夜里,赵建新守在办案点,和大家一起对制定的讯问策略进行反复模拟和推演,对手中的证据材料一遍遍地梳理。经过通宵达旦的准备,在透着晨曦的讯问室里,他亲自上阵与犯罪嫌疑人路某展开激烈交锋,干警们一双双熬红了的眼睛紧盯着审讯屏幕,时间一点点过去,路某终于开口了!那一瞬间,赵建新如释重负。

  十年来,赵建新带领江阴市检察院自侦队伍屡破大案要案,先后查办了250余名职务犯罪人员,挽回经济损失超过2亿元,办案规模稳居无锡地区第一,反贪局、反渎局多次荣立集体三等功。

  运转神速的“CPU

  在后期采访中,90后的年轻干警谭雄告诉我们,赵检的记忆力非常好,大脑就像一台运转神速的CPU,储备着强大的信息量。他善于将工作、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类信息,与办案线索、侦查信息进行碰撞、关联和补充,形成一个有范围、有深度、有广度的移动信息库,在办案中随时抓取有用信息,释放整合能量,对案件的办理特别是窝串案的查处提供有效助力。

  2013年10月,江阴市检察院接到举报,开发区内某镇拆迁办主任张某等人有渎职犯罪的重大嫌疑。赵建新在部署该线索核查的过程中,回忆起若干年前举报该镇人武部部长俞某骗领拆迁房的已结线索,他分析认为,虽然当时通过调查发现举报内容不实,但俞某作为分管拆迁工作的领导,有从中收受贿赂的可能性,于是当即决定将这两条线索合并办理,并以调查企业拆迁款支付过程中涉及的其他犯罪问题为掩护,对俞某、张某等人涉嫌贿赂犯罪情况进行重点、系统排摸。

  在赵建新的重新布置安排下,承办人利用已结线索迅速掌握了俞某的相关信息,再通过俞某的信息结合网上初查、侦查信息平台查询、话单分析等精细化初查方式,很快为本案嫌疑人构建起范围广泛、重点突出的信息网络,使单一线索、模糊线索逐渐转变为具有多个突破点的复合线索、清晰线索。因为初查到位,信息收集扎实可靠,经过周密部署,反贪局、反渎局侦查员联合办案,只用了短短八天的时间,就查清了该开发区拆迁领域俞某等9人涉嫌职务犯罪的来龙去脉,涉案金额达1400余万元,在当地产生了强烈的震动和反响。

  能将若干年前的线索深挖出来,结合现有的信息灵活掌握,我们也对赵建新的“头脑风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趁机向他求证其中的奥秘。赵建新笑了笑摆摆手说:“那是过奖了!我只是觉得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是破案的法宝,谁先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主动权。

  原来,早在几年前,赵建新就提出了信息情报引导侦查的办案理念,充分发挥侦查信息对办案的引导作用,实现自侦工作由“被动侦查”向“主动突破”的转变,在他的推动下,江阴市检察院在无锡地区率先完成侦查装备三年建设目标,并成为第一个建成信息研判中心的基层院。

  从赵建新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他提出了“四统一”办案理念,以“线索统一管理、案件统一指挥、人员统一调配、后勤统一保障”实行反贪、反渎联动作战,优势互补,形成查办案件的整体合力。他还亲自制定了“必查家庭信息、工作情况、社会交往、重点问题、通话记录、银行账单”为内容的“六必查”制度,探索推行“话单分析寻人,财务分析觅事”的痕迹查找模式,有效提升了初查工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江阴市检察院自侦部门依托规范管理、灵活经营、精细研判的初查制度,大大提高了线索的利用率,线索成案率达45%。利用这些宝贵的线索,先后在城镇建设、拆迁、房管、环保、质检等领域查办了一批重大职务犯罪案件。

  反腐战线的“领路人

  “对于自侦工作来说,通宵加班是家常便饭,既是对体力的挑战,更是对意志的磨炼,作为分管领导,既要做好指挥员,更要和大家并肩做好战斗员。”赵建新说这是他办案的原则。

  每当案件到了突破的关键阶段,赵建新就与干警一起扑在办案一线,饿了就用泡面饼干充饥,累了就躺在指挥室的沙发上小憩;当干警外出取证未归,他总放心不下,打电话、发短信,直到取证结束才安心;当得知同事身患重病,他带头并动员大家募捐,为其战胜病魔鼓劲打气;多年来,他的年平均加班天数都在180天以上,是所有自侦干警中最多的……

  赵建新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每一位干警,他领导的队伍,多人获得“十佳侦查员”、“十佳反渎侦查员”、无锡市劳模等荣誉称号,我们看着橱窗里大大小小的荣誉奖牌,就知道他为这支队伍倾注了所有的精力。

  我们问赵建新,反腐工作又苦又累,这么拼命值么?他坚定地回答:“值!任何一份职业干久了,都会耗尽你对它最初的热爱和激情,这种感觉我也有过。但只要我还在这个位置上,只要这个岗位还需要我,我就会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大道修远,重任在肩,赵建新坚守着他的法律信仰和职业良知,始终在反腐的道路上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