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官说法] 网约车“约”来劫案

08.01.2017  15:02

      案情:打个“网约车”,却遇到了打劫,还被劫持到浙江杭州、天台。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检察院审查起诉了这样一起案子。

  2016年9月26日晚上9点多,在一家银行上班的小孙从单位加完班,通过一款打车软件叫来了一辆网约车。

  上车前,小孙已经发现了这辆网约车的车牌号、车型跟打车软件上登记的不一致。面对质疑,司机吴某做出了这样的解释,“我今天开的是老板的车。”急着回家的小孙也就没多想。可当车开到一处偏僻地方时,司机露出了凶相,拿着一把美工刀,威胁小孙交出钱和银行卡。不仅如此,吴某还拿出矿泉水和安眠药逼着小孙咽下去,拿走了手机,强迫其说出了银行卡密码。

  等到小孙醒来,已经过了七八个小时,车子也已到了杭州。正面冲突,很可能将对方逼急,小孙干脆来个缓 兵之计,和吴某攀谈了起来。

  通过对话得知,司机吴某才25岁,安徽人,经营一家洗车店,亏了本,又借高利贷,债务缠身。债主逼上门来,不得不铤而走险。小孙“安慰”他:“我卡里有钱,我不会报警。

  不知不觉中,车里的气氛“融洽”了许多。车子一路往下开,到了浙江省东中部的天台县。这时,小孙已经取得了吴某的信任,吴把她带进了自己的朋友家。

  而在到达天台时,小孙的手机响了。吴某“放心”地把手机还给了小孙。趁此机会,小孙快速将自己的定位信息发到了父亲手机上。警察很快找上门来。经查,吴某用抢得的小孙的银行卡,在沿途的烟酒店、超市套现及消费人民币3.2万余元。

  2016年11月3日,南京市建邺区检察院以涉嫌抢劫罪对吴某作出批准逮捕的决定。目前该案已移送审查起诉。

  “网约车”蓬勃发展的同时,安全隐患也如影随形。这起案件也暴露出网约车平台监管的疏漏。据查,司机吴某在平台上登记的车辆信息、车牌号均为假冒,上传的身份证信息也存在作假。

  检察官提醒,遇到网约车信息不一致时,不要乘坐。尽量不要坐副驾驶位置,如果遇到不良司机,及时觉察,便于应对。万一遇到突发情况,一定要冷静处理,千万不能激怒对方,从而达到保护自身安全的目的。文﹥华东  孙庆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