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检察官故事]王月珍:苏北取证的艰辛

20.11.2016  18:35

  我是1983年11月7日到检察院的,1984年9月份正式转干,之前我在江苏省金坛市百货公司工作了两年。我父亲是老检察长,我就从小对检察工作耳濡目染,当时听说检察院要恢复重建,正好我各方面条件都符合要求,就义无反顾地报名了。几十年的检察工作给我留下了很多难忘的回忆,特别是一次苏北取证的事情,至今依然历历在目……   

  记得那是1990年左右的一个夏天,当时我从事反贪工作不久,我院正在办理一件受贿案,需要去苏北盐城泾河调查取证。经过反复研究,我们决定前往泾河先熟悉当地情形,待第二天取证结束后直接回金坛。由于条件艰苦,院里只有一辆破旧的北京长安面包车,驾驶员卢强也是刚到单位不久,经过上报领导后,领导同意我们开着单位的面包车去苏北取证。  

  午饭刚过,我、张逢青还有卢强一行三人前往目的地—泾河。那天天气非常炎热,一路上我们还在想着“泾河这个地方怎么样?环境好不好?……”进入盐城境内的时候,一时间电闪雷鸣,突然就下起了大雨,天也突然黑了,车内不时有雨水浸入,雨水打击车顶的声音仿佛就要把我们淹没在这狂风暴雨之中。大概过了半个多小时,雨才停了,天上挂起了彩虹,但是往泾河去的路上坑坑洼洼的,特别难走……   

  经过将近6个多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了泾河,已经晚上6点多钟了,街上没什么店铺。我们走了好几里路才找到一家快打烊的面馆,点了三碗阳春面,虽然不是家乡的口味,但那时那刻却也感觉分外可口。由于天快黑了,泾河这里又不比金坛,晚上没什么人走动,我们就近找了一家小旅馆住下,准备第二天一早再出发。刚走进旅馆房间,大家心头一阵发紧:桌子上一层灰不说,席子上还有一层厚厚的霉,屋顶边沿上也有丝丝蛛网。本来出来取证就不容易,没想到这里住宿条件还这么艰苦,但是为了办案,我们还是决定咬咬牙住下了。我们端了几盆热水先把席子洗干净了,简单梳洗后就匆匆入睡了。  

  可以说一晚上我们三个都没有睡好,整个小镇晚上除了几盏煤油灯,到处都是黑漆漆的一片,不时还听到狗叫的声音。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出发了,我因为一夜没睡好,两只眼睛都肿了,找到证人后我们一直谈话到下午2点才结束。终于完成了任务,我那时只有一个想法:回家好好睡一觉!  

  我们片刻未停就赶回了金坛,可以说,盐城的一晚让我毕生难忘。  

  工作中各种各样的困难很多,几十年的检察生涯中就没有断过,但是我们那代人就是这样克服了各种困难,创造了各种各样的奇迹。因为我们都有一个信念:我们都是检察人,应该有检察人应有的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