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钱桥赤墩遗址二次发掘 两个时期墓葬叠加

16.04.2015  11:23
赤墩遗址朱巷地点考古现场 - 新浪江苏
崧泽文化时期墓葬中的陶器 - 新浪江苏
来源: n.sinaimg.cn
赤墩遗址朱巷地点考古现场 崧泽文化时期墓葬中的陶器

  “通过目前的发掘情况来看,钱桥赤墩遗址的朱巷地点,既包含了崧泽文化遗存,又包含了马家浜文化遗存。”记者昨天从无锡市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研究所获悉,截至目前,无锡地区正在发掘的钱桥赤墩遗址(朱巷地点)已陆续发现史前时期墓葬51座,这为太湖流域史前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钱桥赤墩遗址进行第二次发掘

  两年前,惠山区显山路延伸段施工过程中,施工方在土墩上发现史前时期的文物,随即停工上报。无锡市考古研究所现场勘查后,与惠山区钱桥街道协商,展开考古发掘,实际发掘面积800平方米。“第一次发掘的赤墩遗址,位于惠山区钱桥街道舜柯社区王巷。800平方米发掘工作去年已经完成,发掘出崧泽文化时期的祭台,但是出土物比较少,多数是碎陶片。”无锡市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李一全博士介绍。

  当地老百姓去年曾反映,距离王巷200米左右,在惠山区钱桥街道舜柯社区朱巷建房子时,曾挖到碎陶片和红烧土。“我们到朱巷考察后发现,这地方空旷,而且台地高于周边,再加上老百姓捡到的碎陶片,我们认为这下面也是遗址,便决定在钱桥赤墩遗址朱巷地点进行第二次发掘。”李一全表示,朱巷地点的发掘面积也是800平方米。“目前朱巷地点已经完成600平方米的发掘工作。

   两个文化时期的墓葬叠加有序

  在第二次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朱巷地点既有崧泽文化时期的墓葬,也有少部分马家浜文化时期的墓葬。“赤墩遗址朱巷地点应该是个墓葬区,陆续发现史前时期墓葬51座。在这些墓葬中发现了崧泽文化时期的陶器、玉器,也发掘出具有马家浜文化特征的陶豆、腰沿釜等。”据李一全介绍,马家浜文化是主要分布在太湖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始于公元前5000年,距今7000余年,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发展为崧泽文化,这也意味着7000年前就有人类在无锡钱桥生活居住。“墓葬从崧泽到马家浜,叠加也很有序。

  这两天,考古队员正在对编号为TN47E1的探方进行发掘。在该探方中,新发现11座崧泽文化时期的墓葬,其中两座墓葬的随葬品较多。“编号为M40号的墓葬中,出土了7件玉器、24件陶器;编号为M44号的墓葬中,出土了3件石器、17件陶器。玉器比较完整,十分珍贵。”李一全说,根据随葬品进行初步判断,墓主人在当时的部落里可能地位较高。让考古队员兴奋的是,该探方地表已采集到马家浜文化时期的陶片。“现在还在继续挖掘,这个探方下面可能也会叠加着更早的马家浜文化时期的墓葬。”李一全说。

   田野考古工作预计5月底完成

  “现在最苦恼的就是地下渗水,我们每天都要抽水排水。”据考古队员介绍,目前正在发掘的探方附近有池塘,所以出现渗水的情况,要是遇到下雨天,更是没法工作。“这两天天气开始转好,所以我们也在抢抓时间。发掘工作一直会挖到生土,到没有人类活动迹象的地层。”李一全表示,如果天气好的话,田野考古工作预计在5月底完成。

  “田野考古工作完成后将进入室内整理阶段,将出土文物晾干、洗刷、修复后再按地层学排列摆出,做进一步研究。”李一全表示,无锡这处既包含崧泽文化遗存,又包含马家浜文化遗存的史前文化遗址,为太湖流域史前文化研究提供了新材料。(朱鲸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