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我们共同的记忆:“毛泽东文稿的故事”独家开讲

09.06.2017  22:11

  

  

  原国家档案局副局长、中央档案馆副馆长杨继波研究馆员

  

 

  毛泽东,几代中国人的共同记忆。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至今已40多个年头。时代在变迁,记忆恒久远,毛泽东思想精神财富依然体现着中华民族精神的追求。

  今年6月9日是第十个国际档案日,由江苏省政府新闻办、省档案局、南京市委宣传部、凤凰江苏、江苏省老年大学、南京广播电视集团联合主办的,纪念第十个国际档案日“市民学堂”特别讲座——“档案--我们共同的记忆”,邀请原国家档案局副局长、中央档案馆副馆长杨继波研究馆员,以 “毛泽东文稿的故事”为题独家开讲。讲述一代伟人博大精深的情怀,与人民同命运、共呼吸,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故事,带我们走近毛泽东,走近新时代,重新唤起社会的共同记忆,凝聚前进的力量。

  1950年《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的编辑,催生了“毛泽东文稿”全宗的建立,从20世纪50年代起至1982年前后跨越30余年,经历了起步、发展、调整、稳定4个时期。现在的“毛泽东文稿”全宗包括毛泽东文稿、毛泽东圈阅文件、零散档案、藏书4类,共有档案47381件,藏书96473册。毛泽东文稿档案共25068件,时间跨度为1912—1976年,最早的是1912年毛泽东青年时代写的《商鞅徙木立信论》,最晚的是1976年6月28日毛泽东写的“国内问题要注意”。该全宗分为文电、文章、书信、诗词、题字(题词)、讲话、选集(文集)、阅批图书、手迹、补充,共计10大类。1.文电类主要包括毛泽东在革命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阶段,以个人署名、中央名义以及与其他领导人联名的文件、电报等,包括各类报告、布告、命令、条例、通令、训令、宣言等材料。“毛泽东文稿”来自3个方面:从中央档案中抽取、由征集渠道汇集和中央办公厅转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第二十三条,近年来中央档案馆以编辑出版图书、刊物、光盘,举办展览、公布网络视频等形式,向社会公布了近90%毛泽东文稿。

  演讲中,杨继波研究馆员用大量珍贵照片档案和文献资料,从毛泽东文稿的概况、来源、公布情况三个方面,讲述毛泽东文稿的历史背景、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与现场听众一起分享了他多年来对《毛泽东文稿》中那些精彩篇章的心得体会和文稿背后的故事。

  杨继波演讲结合实际、引经据典、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将历史文献与现实研究紧密结合,具有很强的启迪性。特别是涉及的许多文稿均难得一见,其背后的故事更是引人入胜,使听众自然地走近伟人的工作与生活,领略伟人不平凡的功绩和魅力,受到了听众们的热烈欢迎。讲座历时近100分钟,全场多次掌声雷动,让听众从愉悦中更好地学习领会老一辈革命家坚定信念、执著奉献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同时,他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毛泽东文稿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征集保管利用情况,阐释了一代代档案工作者“严”与“实”的作风传承。

  来自南京地区档案档案系统、社会各界人士400余人聆听了讲座。人民网、新华网、新华日报、江苏卫视、扬子晚报、南京日报等30多件中央及省市媒体给予了报道。江苏省档案局联手江苏省老年大学、凤凰江苏网、南京台同时面向全省一千万有效听众进行网络视频直播。此外,贵阳、兰州、银川、安顺、连云港等全国城市广播电台联盟将陆续播出本期专题节目。视频节目将在江苏大讲堂、南京广播网、龙虎网三家网站,“我的南京”APP、“在南京”APP等两家手机客户端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