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担心桓温尾大不掉派“国丈”率兵北伐 大败而归

06.09.2015  08:14
  褚裒抑郁死了。资料图     看以往期数可扫二维码。

  

  随着石虎死去,“后赵”这个看起来坚不可摧的庞然怪物,刹那间四分五裂,轰然倒下。东晋开心得哈哈大笑,终于等到报仇雪恨的机会了。以前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拿了我的给我还回来。

  但笑过以后,又开始发愁:派谁去复仇呢?

  桓温和司马昱本来关系不错

  如果说最适合的人选,肯定是桓温。理由只有一个:他会打仗。在真刀真枪面前,那些名士再有风度、嘴再厉害,也没有什么卵用。

  桓温也最有积极性,几乎天天向朝廷打报告请求北伐。就像课堂上小学生把手举得高高的,不停地喊:老师,我来我来。

  可惜的是,“老师”看到却不说话,因为他在纠结、犹豫。在建康的司马昱,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桓温究竟是朋友还是敌人,他自己也糊涂了,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

  其实他和桓温的私人交情还是不错的。

  曾经有一次朝会,两个人恰好相遇。司马昱赶紧让到旁边,说:您走前面。

  桓温死活不肯,说:不行不行,您应当走前面。

  两个人打太极一样让来让去,桓温最后没办法,只好走到前面,一边走一边说:“伯也执殳,为王前驱。”这是《诗经》里面的话,写妻子思念在外征战的丈夫。这句话本意是:丈夫手拿着殳(一种兵器),作为王的勇士,冲锋陷阵。

  桓温借用这一句话,表达了自己的谦逊:您是王,我走在您前面,只是做您的前锋。

  司马昱跟在后面,立即跟了一句:“无小无大,从公于迈”。这也是《诗经》里的话,原意是:大臣们不分官大官小,跟着鲁公真光彩。

  司马昱借用这一句,同样表达了自己的谦逊:您在前面走,我能跟着您前进真荣幸啊。

  那时两个人还是相互尊重、谈得来的朋友。

  当年庾翼死后,荆州刺史位置空了出来。司马昱的“死党”刘惔反复劝说:桓温这个人的志向不一般,荆州地形险要,千万不能让他去做一把手,平时对他也要多批评,多降职。否则你将来控制不住他啊。

  司马昱拒绝。刘惔又说:或者你自己做荆州一把手,我做您的副手。

  司马昱拒绝。刘倓又说:或者你让我镇守荆州。

  司马昱再拒绝。他和多年的老朋友翻脸,力排众议,桓温才得以顺利上任。

  两个人的关系渐渐破裂

  然而桓温灭蜀后,一切在悄悄地变化。

  朝廷开会讨论,主张把豫章郡(今江西一带)封给他,任尚书左丞的荀蕤说:如果桓温将来收复了黄河、洛阳,拿什么封给他呢?

  司马昱一下子清醒过来,他已经尾大不掉了,于是把偏远的临贺郡(今广西一带)封给了他。

  两人“蜜月期”就这样终结了,激情退去,走向冷淡。司马昱能有什么办法呢?种下的苦果只有自己吞。

  凡是桓温的请求,他能拖就拖,或者置之不理。有的事情要一年才批下来。桓温受不了,经常来催,司马昱答:一天有成千上万的事,哪能快得了呢!

  让他稍稍得到安慰的是,大臣们站到了他一边,会上大家七嘴八舌:看桓温不可一世的样子,哪像个忠心耿耿的臣子啊。

  北伐如果派桓温,他就名正言顺地成了全国军队的“总司令”,朝廷只剩下一个空壳,名存实亡。

  最后建康达成一致的意见:不能再答应这个“野心家”的要求。会议还表决通过了新的人选:大名士褚裒,就是褚蒜子的父亲。

  理由是:地位尊贵、风度翩翩、声望极高。

  虽然他没有打过仗,但担任徐兖二州刺史、征北大将军已经好多年了,属于在军界混过的人,没吃过猪肉还没有见过猪跑,耳濡目染也懂得指挥军队了。

  司马昱大笔一批:同意。

  桓温在荆州眼巴巴地等着回信,可是望穿秋水,也看不到建康的来使。就在他焦急、烦躁的时候,终于传来了确切消息:朝廷已命令大军北伐,指挥官是褚裒。

  一腔血,为君剖。可惜付之东流。这让桓温情何以堪,只好在荆州望着东流的江水压抑着自己的愤怒、怨恨,冷眼旁观着一切。

  北伐失败褚裒抑郁死了

  褚裒一直镇守京口,身为国丈,为人却低调,对朝廷确实是一片忠心。接到命令后,走马上任。还没有动身,一个意外的“大奖”从天而降,砸到他的头上。

  后赵的扬州刺史王浃在寿春投降。当年祖约投降后赵,寿春这个军事重镇,就并入了后赵的版图,世事如烟,一晃20年过去了。

  司马昱喜出望外,这是上天预示着好运来临吧。褚裒信心满满,迫不及待地命令大军启程,3万人从京口向泗口(今江苏淮安)出发,一路到达彭城。

  好消息一个接一个,大军北上途中,归降的百姓络绎不绝,每天数以千计。

  建康城内欢声笑语、弹冠相贺。中原乱成这样,收复失地还不是分分钟的事。

  北方的天空阴晴不定。后赵经过大乱后,中间有一段短暂的和平期:郑樱桃的第二个儿子石遵杀死石世,即位称帝,稳定了内部局势。

  石遵缓过神来,看到南方军队大摇大摆地杀向自己的大本营,极为愤怒。派遣南讨大都督李农率领2万人南下,在代陂(今江苏山东交界处)正好遇到东晋的前锋3000人,双方大战。东晋军还在“游山玩水”的状态,没清醒过来,一触即溃,全军覆没。

  褚裒吓得魂不附体,主力根本没受损失,就从彭城匆匆撤退到广陵。刚刚接手寿春的东晋将领,心惊胆战,烧毁城内的粮食辎重,一路南逃。当时黄河以北有20万百姓听说晋军北上,都渡河南下迎接晋军,结果全部被后赵军队杀光。

  褚裒就像一个没有经济常识的文人,朝廷硬是指望他到股市赚大钱,怎么可能呢?开始运气好赚了一点点,不久就是暴跌,利润跌光,本钱还赔了不少。

  这次北伐只持续了两个月,褚裒上书请求自贬。朝廷顾及他的身份,没有给他任何处分。

  但褚裒是好面子的人,惭愧忧愤,闭门在家不再见客。一次听到外面有哭声,问:这是什么声音?

  身边的人回答:是代陂阵亡将士的家人在哭祭。

  褚裒听了更加内疚,不久郁闷病死了,终年47岁。

  第一个对抗桓温的人就这样“夭折”了。司马昱不死心,捧出第二个人,名气更大,时人把他比喻成诸葛亮。

  扬子晚报记者杨民仆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