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祭新闻行动进校园”走进南医大 书记校长参与“加砖”

05.12.2014  05:07
“加砖”现场。 学生们纷纷拿起手机扫描二维码“加砖”。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后人金心蕊用手机“加砖” 南医大党委书记陈琪参与到“加砖”活动中。

本网记者向南医大学生讲解如何在线“加砖”

      中国江苏网12月4日讯(记者 罗鹏 赵筱青)今天中午,南京医科大学校园内,数十名师生自发向路过的校友发放“公祭加砖”传单,他们拿出手机,注视着同一界面,扫一扫二维码,为“国家公祭众志成城”添砖加瓦。同学们热情参与其中,还互相为伙伴们郑重地贴上“勿忘历史,珍爱和平”的胸贴。值得一提的是,南医大党委书记陈琪、校长沈洪兵也参与到“加砖”活动中。

  首个国家公祭日即将到来。今天,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国家公祭新闻行动进校园”第六站走进南京医科大学,向师生推广宣传《国家公祭众志成城——为了永不忘却的国家记忆》全媒体互动“加砖”活动。南医大的同学们听完本网记者的介绍后,纷纷拿出手机现场“加砖”。虽然是中午饭点,展板后就是学校食堂,但很多同学顾不上吃饭,拿着传单向周围的同学们发放,而拿到单子的学生看过后也纷纷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加转”。

  南京医科大学学工办副主任蔡伟鹏介绍,参与“加砖”的同学有不少都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未来要从事社会服务行业,通过“加砖”,能够让这帮90后的学子深刻感知那段历史,并增长爱国之心,将来可以将这份爱国热情带入工作。蔡伟鹏表示,为了让同学们牢记那段历史,学校平时就会组织学生去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而身为南京人的蔡老师也是从童年时就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过不同阶段的纪念馆,他说:“小的时候去,纪念馆很小,人也很少,而经过多年来的宣传以及国民对于这段历史的重视,如今纪念馆规模已大大超过曾经,前来参观的人也是络绎不绝。”

  记者了解到,前来加砖的学子大多都是93年出生,他们虽然是90后,但都非常了解那段历史。在众多年轻的面孔中,还有两位在南京学习临床医学的毛里求斯籍留学生,他们告诉记者,刚到南京的时候,俩人就参观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纪念馆的史料让他们觉得很震撼,参观完后,悲痛之情久久不能释怀。他们表示,回国后也要把这段发生在中国的历史告诉给身边的亲朋好友。

  在踊跃“加砖”的同学中,有一位叫金心蕊的大四女生,她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后人,她的太外祖母一家就曾亲历过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金心蕊告诉记者,她的外公出生于南京大屠杀发生的三天前,当时南京百姓听到“鬼子来了”的消息,纷纷撤离主城区,拖家带口过江逃离至浦口,逃离过程中,还是婴孩的外公差点丢失。金同学透露,太外祖母一直活到了100岁才寿终,老人一直告诉自己的子孙们,永远不要忘却那段历史。

  在众多“加砖”者中,还有一位长者,他便是南医大医政学院教授、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副会长孟国祥,当他知道“国家公祭新闻行动进校园”来到南医大后,便主动来到现场,用自己的手机“添上一块砖”,献上一份力。他说:“用‘加砖’表达对遇难同胞的哀思是一种新颖的悼念形式,更加方便年轻人知晓那段历史。”

      值得一提的是,南医大党委书记陈琪、校长沈洪兵了解到“新闻行动进校园”活动的情况后,也主动加入到活动中来。他们贴上爱国贴,认真听取了本网记者对”加砖“活动的介绍,并主动参与其中。

  “国家公祭·南京1213——新华报业全媒体行动”旨在更好宣传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也为主流媒体探索媒体融合积累新经验。“全媒体行动”将通过报纸、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手机报等手段,围绕“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一主题展开跨媒体、全方位的报道。

  《国家公祭众志成城》全媒体互动产品由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出品、中国江苏网精心制作。网友可在电脑或手机上输入网址 gongji.jschina.com.cn 访问,通过为“城墙”加砖的方式,表达悼念。网友进入首页后,可点击“加砖”选项,再选择“个人”、“家庭”、“团体”进行加砖,加砖时还可选择相关“寄语”。网友加砖完毕后将会获得一个加砖编号,方便查询。在电脑端,网友还能使用“献花”、“点烛”功能,表达对死难者的哀思。

  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国家公祭新闻行动进校园”得到了江苏省教育厅、共青团江苏省委大力支持,系列活动还将走进省内多所高校,向师生推广宣传为《国家公祭众志成城——为了永不忘却的国家记忆》全媒体互动产品“加砖”,祭奠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截止记者发稿时,“加砖”数已超过14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