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在校可通过多种途径“赚钱” 花“20元”还能邀校长共进晚餐呢
小学生花“20元”就能邀请校长共进晚餐,聊聊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是不是很神奇?这样的做法在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可算不得稀奇。该校学生通过在学校里的良好表现、成绩以及劳动换取“清英币”,这可是这所学校独有的“货币”,在校里可流通使用哟。
“清英的做法非常符合‘阿福童’的实践与创造精神。清英的教育经验,不仅适合中国的其他学校,还适合世界上的其他学校。”近日,国际儿童储蓄基金会首席执行官Roeland Monasch参观了该校,对旨在培养学生财商的“阿福童”课程给出如此评价。
常州一小学有自己的“货币”
在该校里,流通着一种特殊的“货币”——“清英币”。与此同时,这里还有一门阿福童课程,与之配套的银行、邮局、集市、书店、咖啡馆等消费场景也都一应俱全。除了使用“清英币”代替人民币之外,阿福童课程配套的这些消费场景与校外的真实店铺并无区别。因此,想要在这里过上“富足”的生活,学生们可得赚足“清英币”。据介绍,阿福童课程是由国际非营利组织国际儿童储蓄基金会赞助的公益项目,是一门儿童社会与理财教育的课程。
怎样才能赚取“清英币”呢?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要想获得“清英币”,方法还真不少。“同学遇到困难时,主动给予帮助;参加学校的公益劳动;甚至参加社团活动时,从事一些劳动都可以获得‘清英币’。”该校学生发展中心老师介绍,如学生获得一些成绩、荣誉,也会根据不同级别,获得多少不等的“清英币”。学生售卖自己制作的小商品,将“清英币”存在“阿福童银行”产生利息,都可获得“清英币”。
每个学期末,学校还会根据“清英币”数量的多少排出榜单,“排在前面的学生有好几百‘清英币’,还是很可观的”。
消费场景1:1模拟现实
记者在该校的“阿福童银行”看到,在这间教室里按照1:1的比例复制了银行的营业厅,划分出等候区、取票区、存储区等功能区,并在醒目位置贴着利率表。“根据存款时间长短,利息从6%到8%不等,有一段时间利息高的时候,曾经到过12%。”朱老师告诉记者,这里的利率也跟现实中的银行一样,会有高低变化。
在这家“阿福童银行”,行长、副行长、大堂经理、柜员都由学生担任。为让这家银行更正规,学校还曾邀请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规章制度到业务流程,甚至连各种规范礼仪也都一一教给学生。在这里,小到一张储蓄单,大到贷款制度,都是学生和老师一同商量确定的。
除银行外,学校里还配置了超市、邮局、农场……在阿福童超市,利用“清英币”竞标,凭借实力竞聘岗位,包括CEO、经理、业务员、门店现场管理员、收银员、保洁员等。在阿福童邮局,真实体验投寄信件的过程,感受古老的传递方式。在阿福童农场,学生们可亲自耕地、选种、播种、管理、收割。
花“20元”可请校长共进晚餐
“我们00后可不是守财奴哟,能挣会花才对嘛!”该校五年级一位女生告诉记者,学校为大家准备了很多花钱的渠道。据介绍,该校每月都有“阿福童日”,到了这一天,学生们手里的“清英币”可以派上大用场。“学生可以用‘清英币’在我们的咖啡馆里买咖啡或者茶,请爸爸妈妈喝,可以去学校里的书店买书,甚至还可以花钱请老师给自己讲个故事。”朱老师告诉记者,在这些项目中最特别的是花“20元”请校长或副校长共进晚餐。在晚餐过程中,学生可以和校长、副校长尽情交流,不论是自己最近的心得感悟,还是对学校的建议、意见,全都可以直接提出。
“虽然平时学生有很多机会和校长交流,但是直接面对面坐在一起吃饭的机会并不多。”据介绍,该校高年级的学生比较喜欢这个项目。
赚“清英币”≠拜金或功利
“我觉得这样的课程还蛮好,根本不是什么拜金主义,更不是功利主义。”家长高先生告诉记者,自己一直很头疼孩子金钱观的教育问题,原先在家里做过尝试,但都不是很成功。“现在,他在学校里知道通过自己的良好表现来赚取‘清英币’,既知道了父母挣钱不容易,也理解了赚钱得靠自己的道理。”高先生说,这样的课程可以让孩子对金钱有一个初步认识,知道劳动和财富的联系,“并不会让孩子导入拜金歧途”。更让家长们感到惊喜的是,有一些孩子利用在学校里赚“清英币”的经验,开始尝试通过力所能及的方式赚人民币了。“有的学生选择在周末或假期前往公园、广场等地,练摊销售自己制作的小饰品或者工艺品。”在高先生看来,赚多少钱是其次,实践“劳动创造财富”这句话才最可贵。
对于现在多数城市孩子而言,因为家庭条件相对优越,他们对金钱反而没有太多概念。这门培养学生财商的阿福童课程开课至今,家长都很支持。“大人一说到钱,想到的就是要赚多少钱。但是对小朋友来说,赚钱的过程是获得奖励,花钱的时候是要学会对自己欲望的管理。”朱老师说,每个学生所拥有的“清英币”是有限的,在消费时,就要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项目。与此同时,学生们也要学会接受,有一些东西是自己买不起的,有一些欲望是无法满足的。
通讯员常青本报记者郭靖宇
编辑: 顾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