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两位校友吴良镛、张存浩获得小行星命名

06.01.2016  12:55

  又有两颗小行星刻上中国人的名字,1月4日,中国科学技术部在北京举行小行星命名仪式,五位中国科学家获得小行星命名。记者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杰出校友吴良镛、张存浩与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奖者谢家麟、郑哲敏获此殊荣。此外,记者发现,还有不少被命名的小行星与南京有关。

  南大两位校友获得小行星命名

  据了解,小行星是目前各类天体中唯一可以根据发现者意愿进行提名,并经国际组织审核批准从而得到国际公认的天体。由于小行星命名的唯一性和永久不可更改性,使得能够获得小行星命名成为世界公认的荣誉。

  记者了解到,吴良镛于南大110周年校庆之际被评为“南京大学杰出校友”。吴良镛1922年生于南京,1944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中国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和教育家,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他还曾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以及2011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此次被命名为“吴良镛星”的小行星是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于1995年12月2日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9221”号。

  张存浩,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高能化学激光奠基人、分子反应动力学奠基人之一,曾荣获2013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现为南京大学名誉校董,曾任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北京校友会会长。为了弘扬张存浩院士的学术思想和科学成就,国家天文台此次将编号为“19282”的小行星命名为“张存浩星”。

  不少小行星与南京有不解之缘

  记者发现,截至目前,与南京有“不解之缘”的小行星还挺多,包括相关领域的科学家和以南京高校命名的小行星,还有一名来自金陵中学的中学生曾获小行星命名。

  据了解,南京大学是获得小行星命名最多的高校之一,与之相关获命名的小行星还被称为“南京大学系小行星”。

  目前,据不完全统计,经国际小行星中心与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命名的已有“戴文赛星”、“曲钦岳星”、“苏定强星”、“方成星”、“孙义燧星”、“陆埮星”、“冯端星”、“闵乃本星”、“黎介寿星”、“吴良镛星”、“张存浩星”这11颗以人物命名的小行星,他们在医学、物理、化学等多个领域做出过突出贡献。此外,“南京大学星”、“南大仙林星”是2颗以学校名命名的小行星,其中,“南京大学星”是继“北京大学星”之后,第二颗以中国高校校名命名的小行星。

  此外,记者了解到,2002年,金陵中学一名高三学生华演因参加在美国肯塔基州举行的第53届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获得专项奖一等奖,为鼓励更多青少年投身科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下属的一个科学研究组织决定将编号为11730的小行星以华演的名字命名,当年华演也被保送至清华大学深造。

  要有杰出贡献科学家、慈善家居多

  小行星如何命名?普通人是否也有命名机会?对此,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小行星观测研究员赵海斌博士告诉记者,“获得小行星命名是世界公认的一项殊荣,是一件严肃性、永久性、国际性的事情,被命名的人一般是科学家或各行业的杰出代表,每年也不太多,一般就几个人。

  “因为要根据发现者意愿先进行提名,经过国际组织审核批准然后得到国际公认,普通人很难获此命名,因为取得国际公认就意味着以后科普介绍时,就是‘xx 星’了,具有唯一性。”赵海斌还告诉记者,最早的小行星就是以“神仙”的名字命名的,比如“嫦娥星”等,目前,由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并以中国杰出人物、地名、著名单位命名的有100多颗,如以科学家命名的“钱学森星”、以慈善家命名的“田家炳星”、“邵逸夫星”等。

  记者发现,在娱乐圈,名字被送上太空的明星也有很多,比如林青霞、周杰伦、徐克等早已拥有小行星命名。“这个还是占少数,拥有小行星命名的人还是科学家、商业慈善家居多。”赵海斌说。那么,一些个人发现者发现的小行星,普通人是否可以申请?对此,他则表示,有可能,但国内命名的小行星中还没有。(徐南启 汪洁)

编辑: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