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区群众监督队伍“紧盯”基层干部工作和生活作风

22.11.2016  18:34

   街道成立群众监督团,延伸监督触角

  “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双眼睛在盯着我们村干部。”王某又感慨又懊恼。

  王某所说的“这么多双眼睛”,指的就是西岗街道“群众监督团”。

  虽然王某在朋友家打麻将的行为,是八小时之外的事情,可收到群众监督团的信息后,街道党工委负责人依然对其进行了约谈。

  为提升对基层一线党员干部的监督,发挥群众监督力量,栖霞区在全区9个街道成立了群众监督团。

  “此举将党工委监督、纪工委监督和党员群众监督有机结合,旨在利用群众力量延伸监督检查触角,提升监督力度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区纪委负责人告诉记者。

  “我们团里有老党员、老百姓,还有志愿者,分布在街道各个社区(村)。”今年70多岁、在全区最早成立的西岗街道监督团任团长的王昌理告诉记者。

  西岗街道今年初组建了监督团,团员由退休党员、社区(村)群众和义务志愿者组成。他们大都熟悉区域情况、了解党纪党规,同时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责任心也较强,并且都是自愿参加。

  在此基础上,区纪委又指导其余8个街道成立了群众监督团,每个团团员约30人。

   重点监督民生实事落实、干部作风情况

  “团员们重点围绕民生事项落实、党员干部作风,以及村干部是否损害群众利益等方面进行监督。同时,不定期对机关及社区(村)党员干部工作情况、群众身边发生的‘四风’问题进行明察暗访,对基层重点工作、重点工程进行全程监督。”西岗街道纪工委负责人介绍。

  据悉,街道给每名监督员发放了聘书和工作证,并设有专门的“群众监督信箱”和举报电话,及时收集、反馈信息。监督员每个月都要填写《问题征集表》,将发现的问题汇总上报街道纪工委。

  对监督员们反馈的信息,区纪委要求各街道区分不同情况分类处置。

  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市区作风建设相关规定但情节轻微的、对发生在群众身边“四风”和腐败问题但情节轻微的、对党员干部存在的苗头性问题有必要提醒的、对违背社会公序良俗造成不良影响的等情况,由街道党工委和纪工委分别进行约谈以达到提醒、教育作用。

  今年以来,9个街道已谈话函询60名党员干部。

  而对反映内容具体、成案率较高的问题线索,各街道须在3个工作日内向区纪委报告;对隐瞒不报、扣压不查,或者对问题线索调查不实、造成不良后果的,区纪委将追究街道党工委主体责任和纪工委监督责任。

   监督团让我感觉到一种无形的压力

  群众监督团成立以来,以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监督方式,让党员干部们感到了压力。

  今年3月份,栖霞街道群众监督团团员毛广霞发现,在自家小区内,居民孙某私自搭建了一个面积5平方米的披棚。在和孙某沟通未果后,她随即将情况报告了街道和社区。

  很快,孙某接到了社区党支部负责人打来的电话:“社区支部准备向你所在单位党组织发函,如实告知你作为一名党员私搭违建的情况。”第二天,孙某就主动拆除了披棚。

  今年以来,栖霞街道14个社区党组织共发出负面行为报告函18件,解决各类问题42个。

  日前,龙潭街道纪工委在“群众监督团”信箱中,收到了反映所辖南中村相关账目不公示的信息,立即对此事进行核查。

  经查,对相关账目,南中村仅在村部和村民小组两个点进行了公示,部分村民没有及时看到。街道纪工委立即要求村“两委”班子,将财务支出明细公示期延长,并将公示点拓展到村民小组的每个网格点。

  “自从有了监督团,总是感觉有种无形压力在身上,促使我们不仅要为老百姓办实事,还要为老百姓办好事。”南中村党总支书记俞文冰表示。

  西岗街道听竹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徐敏说:“现在,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有一双双眼睛在盯着我们,同时也推动着我们不仅勤政廉政,还要加强家风建设、提升个人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