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名新疆柯尔克孜族务工人员在无锡喜度新春

24.02.2015  17:11

      97名新疆柯尔克孜族务工人员在无锡喜度新春

  太湖天山“双推磨

  2月19日,大年初一。无锡新日电动车有限公司的员工宿舍里,来自新疆阿合奇县的柯尔克孜族夫妻布比沙依热和依而拉普迎来了他们在异乡的第一个新年。

  妻子布比沙依热摩挲着墙上刚贴的春联,耳旁传来丈夫含糊不清的哼唱——那是一段锡剧《双推磨》的唱词,依而拉普刚学的汉语,听起来有些别扭,布比沙依热忍不住咯咯地笑了起来。

  “又在看存折?多少次了,还不够?”夫妻俩用柯尔克孜语聊了起来。依而拉普低头摆弄着存折,喜滋滋地回答道:“4万多块呢,啥时挣过这么多钱?

  布比沙依热和依而拉普,是在无锡的100多名新疆阿合奇县务工人员的一份子。从天山到太湖,路上需要70多个小时,为了赶上节后厂子开工,这个春节假期,他们中的97人选择留在无锡过年。依而拉普夫妇是在去年2月16日抵达无锡的,至今已是整整一年。远方的家和孩子,夫妻俩日夜思念,可这次,他们决定留下。“多干活,就能多挣钱。”依而拉普一边哼着曲子,一边安慰妻子,“熬一熬,干上几年回家,就能天天见到孩子了。

  为新生活纵情歌唱的还有23岁的柯族姑娘吐尔汗布比。在无锡打工,她一个月能挣2900多元,抵得上在家一年的收入。打工之余,这个爱美的姑娘最常去的地方就是工厂附近的商业街,每次都要捎回几样喜爱的衣服和饰品。年前,厂里组织留在无锡的柯族员工吃集体年夜饭,吐尔汗布比穿着时尚套装跳起民族舞蹈,电眼红唇“秒杀”全场。记者问她:“春节发了工资准备买些啥?”她忽闪着大眼睛,笑得花枝乱颤,“还用问吗,当然是漂亮衣服啦!

  从家乡到异乡,这些柯族兄弟姐妹收获的不仅是生活的富足,更有自我价值的彰显。坎结巴依是个聪明能干的小伙子,在无锡新日工厂上岗半年,就因为出色的工作能力被提拔为组长,拿上了管理津贴,手下还管着八九个柯族和汉族工人。他骄傲地告诉记者:“只要活干得好,就能多拿工资,大家都佩服你,不管柯族还是汉族。

  然而,对大多数柯族工人来说,这条外出打工之路走得并不容易,除了生活习惯、气候条件的不同,最大的障碍就是语言。无锡对口支援阿合奇县前方工作组组长林小异告诉记者,初到无锡,很多柯族工人都不会说汉语,一些岗位专业术语更是完全听不懂。为了让他们能尽快上岗,无锡有关部门从大学请来了双语老师,在工余对柯族员工进行汉语和基本上岗技能培训。如今,所有的柯族员工都已经能完全胜任岗位要求,简单的日常沟通也不在话下。自然的,他们的收入也是节节看涨。

  收入的增加,生活环境的改善,激励着大家心中的热情,也吸引更多的戈壁“牧羊人”从新疆不远万里来到江苏。今年1月,新一批30多名阿合奇县务工人员进驻新日公司,其中就有“二度进锡”的小伙子对谢那力。去年10月,因为父亲去世,对谢那力曾经回到家乡,可只呆了2个月,他就急急忙忙给无锡工厂的线长打电话,要求返岗。“在家乡放羊,吃干饼子,喝涝坝水(池塘水),三四个月见不到一个人;到这里,每月工资2000多,还能学技术,我非常满意。

  从大漠戈壁转战江南水城,从风吹雨淋的牧羊人转身现代产业工人,劳动致富的念头在这些柯族姑娘小伙心中扎下了根。伴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对新生活的新渴望,开始在每个人的心里滋长起来。

  爱美的吐尔汗布比给自己化了个美美的新年妆,拍张靓照发给家里的妹妹,“一块过来打工吧,两个人挣钱多。

  已经当上“组长”的坎结巴依梦想走上更重要的岗位。“厂里领导说要培养我,好好干,也许能干上线长。

  回到无锡的对谢那力春节里还捧着教材恶补汉语。“这个,对工作有帮助,以后去其他地方打工就不怕了。

  “夫妻档”布比沙依热和依而拉普一边有滋有味地吃着手抓羊肉和大盘鸡,一边开始琢磨回家开店的事儿。“在我们家乡,电动车、摩托车这几年开始多了起来,如果能在这里学门技术,回家开个摩托车修理店,一定受欢迎。到时候,我们老公老婆一块干,也来个‘双推磨’。哈哈哈……

  本报记者  马 薇

原标题:

编辑: 金勇、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