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六大体系”,让百姓生活更美好

17.11.2015  08:00

  辉煌“十二五”奋进新江苏

  辉煌“十二五”江苏足印④

  新华报业网讯 民生幸福既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十二五”期间,江苏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自觉追求,凡是关乎民生的事,事事在心;凡是顺乎民意的事,事事尽力,千方百计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幸福。

  2011年6月,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大力推进民生幸福工程的意见》,提出大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就业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药卫生体系、住房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等“六大体系”,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

  2014年9月11日,省委、省政府在南京召开全省推进民生幸福工程会议。省委书记罗志军、省长李学勇在会上讲话,要求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就民生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与时俱进深入推进民生幸福工程,让全省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如今,经济大省崛起了一个个“民生高地”,城乡百姓在民生改善中不断提升着幸福感。

  乐业增收,让幸福的生活底气更足

  11月12日,上海巨人网络等11个招聘会在南京大学本部及仙林校区同时举行,这样热闹的招聘场景,已持续了3个月。

  “往年到10月份才全面启动的校招今年9月份就热闹起来,南大的校招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南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主任助理张国梁欣喜地说,10月更是平均每天有10多家企业进校招聘。

  来自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04.68万人。9月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00%,同比下降0.02个百分点。这是我省连续第五年在三季度就提前完成了全年就业目标。

  就业是民生之本。江苏“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每年新增100万就业人口、五年新增城镇就业500万人的目标。每年新增就业人数约占全国的1/10,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3.3%以内的较低水平,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

  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张春龙认为,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就业情况还能保持总体稳定,说明经济增长吸纳就业的能力增强了,更重要的是,新经济业态的崛起带来了更多就业机会。

  就业的总体稳定保障了城乡居民的持续增收。5年来,职工工资收入持续增长,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一类地区月最低工资标准累计分别增长52.5%和69.8%。

  尤其令人欣慰的是,近几年全省农民收入增幅连续4年高于城镇居民,是全国城乡收入比最小的省份之一。来自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江苏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450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881元,增长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