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远方不适应?杭州师范大学拍心理栏目剧为新生解惑

20.08.2015  01:29

  

  大学和高中有什么区别?第一次来到远方读书,常常思念父母怎么办?如何处理好与寝室同学的关系?开学即将来临,这几天,“未过门”的小鲜肉们可能都有一些焦虑,也有一些兴奋。

  日前,杭州师范大学拍摄《大学新生成长列车》系列心理栏目剧,为新生答疑解惑。这是该校自2008年推出专著《大学新生成长列车》之后,为新生制作的又一道大餐,也是该校2013年教育部辅导员精品项目研究成果。

     为新生演绎大学生活,均是学长和学姐的经验

  该剧从生活适应、学习变化、社团选择、求学目标、大学恋爱、人际关系、财务管理、兼职历练8个方面,通过学长的“现身说法”和老师的“精彩点评”,生动、形象地为新生演绎大学生活,帮他们掌舵导航。

  仔细看视频你会发现,片中提供了大量生活与学习信息,但是这些“信息”都是从哪里搜集来的呢?

  这个系列剧的发起者是文化创意学院辅导员周凤琴。她说:“我的剧本上只有要点,没有具体的台词。介绍的内容都是学生自己发挥,完全是自己的生活经验,而学习部分,都是由本校‘学霸’本色出演。

  负责介绍“如何适应大学学习”的学生小娜是第一次面对镜头,一想到“面前”是一群即将见面的学弟学妹,她就特别激动:“当我刚踏入大学校门时,我都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学习,因为大学和高中不一样,需要更多自我学习和控制能力。

  而学生小琪则在视频里介绍了学校周边的生活设施。“每个类型的店铺我们都会筛选一家进行介绍,都是大家吃过、玩过觉得不错的。这个过程中我们没有收取任何广告费,都是真心真意为了方便学弟学妹才推荐的。

  在片中,针对寝室关系,该校心理咨询师、辅导员齐珊告诉新生要“把理解和尊重放在首位,尽量避免争论,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关于社团选择的困扰,该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黄丽教授认为,这是大学新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获得主动的选择权,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她勉励新生学会使用这个权力,并得到成长;关于爱情,该校专职心理咨询师李梅老师希望新生学习跟异性相处,并在恋爱过程中学会“表达爱、拒绝爱”,学会“处理冲突”,以及学会面对“失恋所带来的痛苦”。

  这些信息真的那么全面吗?“当年刚进学校没人指点,走了很多弯路。”已经在杭师大生活两年的学生小吕在看完宣传片后说出了自己的观后感:“学习方面介绍得很完整。

   演员“百里挑一”,筛选条件非常严格

  周凤琴告诉记者,在拍片之前,她从多方面收集信息,招募演员,寻求专家,花了整整半年时间才摄制完成。而招募演员的通知发出去不到三天,就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前来报名。

  “大约有上百多名学生报名,但是由于人员限制,只招募了约20名演员,所以没有选上的同学非常遗憾。”周凤琴说,演员的筛选条件非常严格,其中普通话、英语、谈吐甚至穿着都会成为筛选志愿者的标准。

  “想要选入,一定要才艺双全,否则还真进不来。”顺利通过面试的学生演员小陈加入了“社团片”的拍摄,她说,自己喜欢交朋友和接触一些新鲜的事物,在大一开始就加入了5个社团。“大学时间比较多,但需要自己好好支配,学习不能落下,当然,参加社团更能锻炼能力,充实大学生活。

  为何要设置特别的条件作为筛选标准?

  周凤琴说,现在的学生光靠老师讲比较难“消化”。所以,她就尝试让“过来人”说经验的形式给学生传授经验。“剧本的创作之初就想着根据演员的感觉来分配。所以,对于演员自身的素质还是有一定的要求,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给新生传达正能量。

  这个系列短片反映了从“高中生”转变为“大学生”的角色转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与成长相关的八个主题,也是周凤琴从多年的心理咨询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几个方面。希望能对即将来到这个新环境的同学们起到引导作用,帮助他们尽快适应角色的转换。

  系列短片发布后,受到不少学生围观,短短4天时间,杭师大官方微信转发的这条信息点击率就达到1500多。

  有学生表示,这个“入学攻略”比学校发放的“入学须知”还实用。“师兄师姐们自编自导自演,增加了可看性,冲击力更大,也让我们提前看到了学校的风光。”(记者 林晓莹 通讯员 陈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