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新:见证中德合作黄金十年

09.06.2015  12:08

  中新社南京6月9日电题:杨新:见证中德合作黄金十年

  作者周建琳

  过去的十年,被德国媒体誉为中德合作的黄金十年。年轻的德国帅哥杨新从未想过自己也有幸成为众多“见证人”之一。

  杨新(德国名字:JanAssmann)来自德国柏林,今年39岁,2005年来到江苏太仓工作,现在是康唯特空调太仓有限公司运营总经理。

  在太仓这座小城里。杨新绝对是个名人。喜欢喝绿茶、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有精湛的民乐技艺……如果不是蓝眼睛、高鼻梁的外表,很难想象他是一个老外。

  杨新曾对外宣称:“不要叫我老外,我已经在太仓生活很久了。”但杨新也拒绝别人称他为“中德经贸与文化交流的友谊使者”。他说,自己只是一个热爱家乡的新太仓人。

  “刚来的时候,太仓咖啡厅十分稀少,现在几乎随处可见星巴克。我等麦当劳等了八年。”杨新说,现在德国中心也落户太仓了,可以预见将来还会有更多的德企来到这里发展。

  太仓德国中心,由德国巴伐利亚州立银行投资1200万美元建立,2015年年底投用后,将成为德国企业在中国的第三个“德国之家”。

  在之前成立的全球7家德国中心中,绝大多数设立在各国首都,唯有上海例外,但它是中国的金融中心。

  为什么会选择落户太仓?

  “太仓目前已经聚集了220多个德资企业,除了在一线城市设立中国总部外,越来越多的德国企业将生产型的工厂和销售公司设立到中国,太仓就是德国企业最青睐的地方。”杨新说。

  “德国中心来了,我相信未来太仓会有自己的德国学校。”这是杨新的期待,身为两个孩子的父亲,他祈祷这个愿望实现的快点。

  太仓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离上海非常近。近两年来,这里每年以新增20家德企的速度扩大对德合作规模,太仓也因此成为“德中合作”首选地和“实验田”。

  2014年3月26日,由众多太仓德企联合发起设立的中德善美公司揭幕,开启了中德两国在帮助智障人员就业方面的首次合作。

  这家工厂也有杨新的心血。虽然只是一家10多人的小型福利工厂,但杨新表示,这是中国的德资企业在社会公益领域的新合作,是第一次在太仓进行的另外一种尝试,可以说是德中合作新的进步。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每当这个时候,太仓东仓南路、岳阳路旁就十分热闹,作为咖啡馆、酒吧、西餐馆集中的路段,不少老外都聚集于此。杨新也不例外。

  “这边餐馆的德国食品很正宗,跟德国差不多!”杨新说,太仓的德明食品就生产正宗的德国食品,每个星期的FridayMarket成为太仓外国人的聚会。“不仅是这边的生活,太仓宁静、幽雅的环境跟德国小镇也差不多。

  2015年是中德“创新合作年”,有舆论认为,中德2015创新合作年将引领一次科学复兴,在年轻一代中引发一股创新热潮。

  杨新说,这将是太仓德企圆桌会议所讨论的热点议题。(完)

  原标题:杨新:见证中德合作黄金十年

  稿源:中新网

  作者: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