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两条腿”走路 促进国际收支自主性平衡

21.11.2014  16:16

  发达经济体出现制造业回流现象,我国国内制造业面临产能过剩压力,在内外不利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制造业吸收外资速度下滑,成为推动我国实际使用外资保持低速增长甚至单月负增长的主要因素。

  商务部11月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按美元计,10月份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5.3亿美元,同比增长1.3%。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69.2亿美元,同比下降12.2%。

  实际使用外资继续保持正增长 显示我国仍是理想投资目的地

  尽管我国实际使用外资增速一度出现超过10%的负增长,但是9月实现由负转正,10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增速继续保持正增长,呈现出探底回升的趋势。从规模上看,前10个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58.8亿美元,预计今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规模与去年相差无几。我国对跨国企业仍然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分析人士指出,我国安定和谐的政治社会环境,企稳运行的宏观经济环境,日益优化的投资便利性,对外资来华投资构成较大吸引力。当前我国出口和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亮点。虽然投资和工业增加值增速有所放缓,导致我国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但即使是保持7%以上的经济增速,相对于其他经济体来讲仍属于较高的水平。我国深化改革释放出更多生产力,跨国企业更加看好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

  当前我国实际使用外资增速的回落,主要由于制造业领域吸收外资的下滑。针对日本、美国、东盟、欧盟对华投资都有所下降的现象,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11月18日在商务部举行的月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几个国家对华投资下降主要集中在一些制造业领域。过去这些国家对华投资主要在制造业,而中国制造业现在面临产能过剩、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方面的压力。

  此外,受之前金融危机的影响,发达经济体开始重新审视国内工业的发展,全球掀起一股“再工业化”潮流,造成部分资本回流,这对我国制造业利用外资带来新的压力。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外资来华投资更加青睐服务业。我国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一直保持稳定增长,反映出我国利用外资的结构继续优化,有利于我国进一步利用外资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沈丹阳认为,无论是美国还是其他国家,要扩大对华投资,今后可能更多地转向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

  境外投资更便利  有助于企业“走出去

  虽然10月单月我国对外投资增速出现负增长,但是个别月份的波动不能代表整体趋势。相对于利用外资,我国对外投资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市场自发动力的形成。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多年的发展,我国企业实力不断壮大,“走出去”开拓新市场的意愿不断提升,一些企业自发的开展全球并购,主动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在政策层面,我国一直鼓励企业“走出去”,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在壮大企业的同时,推动我国实现有质量的增长。

  为更好地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多的便利,日前我国出台了《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其中规定除一些涉及敏感国家和地区以及敏感行业的投资项目以外,未来中企任意金额的境外投资都将采取备案制,商务部不再对其进行核准。实施备案制这一重要改革举措,使得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进一步提升,有利于企业增强“走出去”的意愿。

  正如沈丹阳所言,《办法》实行“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管理模式,通过缩小核准范围、缩短核准时限、强化公众服务,大幅度提高企业对外投资便利化水平。

  注重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平衡发展

  “经常项目顺差、资本项目逆差”格局有益于我国国际收支自主性平衡。10月份数据显示,我国货物贸易顺差有所扩大。为促进我国国际收支自主性平衡,我国加大鼓励进口的力度,通过促进进口,缩小贸易顺差,实现贸易的均衡发展。

  此外,在投资领域,我国注重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的均衡发展。从规模上看,当前我国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从当前的趋势来看,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对外投资规模或将超过利用外资规模,在推动国际收支平衡的同时,也将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提升我国的综合实力。

  市场分析人士表示,在我国企业积极“走出去”的同时,也要注意避免盲目的冲动行为,避免由于对国际规则的不熟悉造成巨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