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重拳治理黑臭水 两年整治283条城市河道

30.08.2015  11:22

  

  烈日骄阳下,江苏各地的“河长们”正在为消除城市河道水体黑臭而忙碌着。

  根据江苏省政府的要求,从2013年开始,省内每年整治100条城市河道,计划三年时间,基本消除城市河道黑臭。2015年是江苏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后一年,也是关键一年。

  以泰州来看,其整治效果在2013年排名全省倒数第一,但在2014年却成为了全省第一。2年来,泰州共整治河道约25千米,投入资金约3亿元。

  位于苏南的江阴,则在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中为企业算好“经济账”,对污染企业关停并转,发力“截污纳管”。

  然而,在城市河道经治理后普遍达到三、四类水标准,甚至作为景点融入城市居民之时,农村河道依然在这个夏天充满了水生植物,较为严重的河道甚至无法通船。

  2015年是江苏“基本消除黑臭河道”目标的最后一年,也是关键一年。在过去的2年中,江苏共整治城市河道283条,有218条达到评估标准;累计整治城市河道长度超过890千米,投入整治资金超过10亿元。目前,城市水体“黑臭”现象已基本消除,但部分河道水体透明度待改善,农村河道治理还需再加力。

  8月初,酷热,骄阳似火,对江苏各地的“河长们”来说,工作正进入攻坚阶段。

  根据江苏省2013年公布的《江省城市河道环境综合整治计划及评估标准》,2015年是全省“基本消除黑臭河道”目标的最后一年,也是关键一年。这也是江苏近几年来省级以及各地重要的民生工程。

  江苏省环保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供的资料显示,在过去的2年中,江苏共整治城市河道283条,有218条达到评估标准,达标率为77%;累计整治城市河道长度超过890千米,投入整治资金超过10亿元,群众满意率超过90%,基本达到了目标。

  从7月末到8月初,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江苏省内多个地方数十条“挂名”的重点河道水体现场看到,经过重拳整治后,水体“黑臭”现象已基本消除。

  然而部分河道水体仍有浑浊现象,透明度不佳。泰州市高新区环保分局污染防治科科长龙桂林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根据省环保厅的要求,本次重点整治水体水质主要在于两项指标的控制:溶解氧和氨氮浓度,前者要高于2mg/L,后者在整治后小于8mg/L,整治前小于8的要降低20%以上。

  就江苏省环保厅通报的“不合格”的地方,其环保、水利和住建局等部门官员则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由于河道整治是分段(每段堵两头)进行,且目前正处于汛期,再加之整治工程招标以及前后连接跨年度施工的原因,省环保厅检测抽取水样时一些工程尚未完工,所以“泥沙”等含量较高。以直引长江水的泰州城区二井河为例,经半个多小时的沉淀后,一个矿泉水瓶中约有30%的泥沙含量。

  此外,从现场走访看,在重点对城市河道整治的同时,农村河道却依然在这个夏天充满了水生植物,农村地区较为严重的河道已无法通船。

  有着30多年从业经验的江苏省农业学者王长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相对城市河道,农村河道整治面广量大,特别是化肥在农业中广泛使用后,历史上曾作为重要肥料来源的江苏农村河道淤泥就再也没有过大规模清淤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