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立锋: 27载,焊花飞溅写人生

17.12.2019  10:01

图为杜立锋。卢浴宇摄

  工匠名片

  姓 名:杜立锋

  性 别:男

  年 龄:45岁

  职 务: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分段制造部部长

  推荐理由:自主设计研发出分段拉入法建造装置、平直分段建造型材插入改进操作法等,在助力靖江船舶制造产业发展方面作出非凡贡献。

  曾获荣誉:获得多项实用新型专利,首创的“平直分段建造型材插入改进操作法”荣获泰州市职工“十大先进操作法”。先后获得靖江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泰州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泰州市“五一创新能手”称号。

  匠人之语: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从一名普通的电焊工成长为船体焊接技师、率领4800名员工的部门负责人,他参与了靖江造船产业的每一步跨越成长,并用实际行动证明,小小的电焊工也有大大的造船梦,只要精于钻研,一把焊枪也能成就蓝领工匠。

  1992年,刚满17岁的杜立锋成为靖江造船厂的一名电焊工,几年后,杜立锋进入造船事业部,开始从事船体焊接工作。别看杜立锋现在把工作做得如鱼得水,最初的奋斗史也饱含辛酸泪。

  一开始学电焊的时候,和所有初学者一样,面临着身体不适和意外事故等问题。焊接时,若紫外线或电弧光照射到皮肤,皮肤会发红,严重的甚至会脱皮;仰焊时,电焊火花可能会烫伤手臂,还可能顺着领口掉进衣服里,进而烫伤肚皮。此外,眼痛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1995年,靖江造船厂和香港恒和公司签订了12000吨散货船订单。这让时任焊接组组长的杜立锋感到“亚历山大”。在此之前,靖江甚至是全国民营造船厂都没有造过这么大的外海船,原本针对江河水流设计的焊接工艺,在外海船上完全行不通。“1995~1997年,沪东船厂、华东船舶学院(现江苏科技大学)……国内但凡可以‘偷师’的地方,我都跑了个遍。只要有一点心得就回来试,‘着魔’一样,披星戴月的工作是常态。”忆当年,杜立锋告诉记者,船体内的温度比室外的实时温度高很多,所以每次焊接工作结束后与工友们坐在甲板上时,身体都会感觉到凉快。这对于长期待在常温下的普通人来说,也许难以体会。“也就是那时候年纪轻,要是现在肯定吃不消。”杜立锋自嘲道。

  1997年7月18日,是杜立锋毕生难忘的日子。那天,他参与制造的首艘万吨轮成功下水,那是国内民营造船厂成功建造的首艘万吨轮。那一刻,自豪、兴奋的心情更让杜立锋坚定了“技能改变命运”的信念。

  2008年,凭借过硬的技术,杜立锋晋升为技师。2011年,已经成为新时代造船分段制造部负责人的杜立锋迎来了又一次挑战。公司承建了32万吨超大型油轮(VLCC)的建造订单,这是当时国内民营造船企业首次自行设计建造并能同时满足多个行业超高标准、最大吨位的油轮。因是首次建造,许多高难度工艺、工法在靖江都属首次。

  “造船的整个过程分为零件加工、分段制造、总组搭载三个工艺阶段,我所在的分段制造部就是将各种零件组装起来,成为一个个分段,最后才能实现合拢组装。我们这边‘中梗阻’了,后道就无法跟进。当时我们去外地考察过,有船厂为了突破技术,引进了很多价格动辄五六百万元的新设备,我当时的想法是能不能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杜立锋介绍,在反复试验后,他改进出一种“肋板拉入”的新工法。这种工艺的关键在于,在单面肋板拉入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肋板拉入精度,大幅度减少船舶分段制造中的补板用量,进而减少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初步估算,肋板拉入法的顺利应用,为圆满建造VLCC节省了近150万元的成本开支。此后,这项技术在公司全面推开,每年节约成本数百万元。

  最近几年,国际造船界开始关注靖江造船。企业的船型产品结构不断升级,实现了油船、散货轮、集装箱船三大主流船型系列化。在此过程中,杜立锋也执着创新,陆续获得多个泰州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新型实用专利等。

  分段制造部是年处理钢材达50万吨的超大部门,成为部门“掌门人”后,杜立锋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传道解惑和精进部门管理上。“分段建造是一个复杂且繁琐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会涉及产品质量、人身设备安全及生产效率等多个方面。做这个超大部门的‘大家长’既要有非凡的统筹能力,也要有过细的观察力。”新时代造船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保障产品和员工的安全,杜立锋先后原创了8个工序作业指导书,覆盖了分段建造的所有关键环节,这些“明白纸”不但规范了操作流程,每年还可为部门乃至公司节省下一笔甚为可观的费用支出。

  对于未来,杜立锋认为,减轻电焊工的劳动强度,大量推广自动焊接无疑是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也是他给自己立下的努力方向。“我曾经也是一名一线焊接工,天天与钢板、高温打交道,深知电焊工的辛苦,所以我一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工艺技术革新,逐步改变电焊工的现状,减轻电焊工的劳动强度。”杜立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