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到“城” 北塘居民加入“命运共同体”

26.02.2015  18:14

  日前,记者走进北塘区邹巷。今年春节,邹巷的居民将过得格外舒心,因为城中村改造,刷新了老村旧貌,曾经的菜地,经过硬化,变成了宽敞的停车场,春节期间家中招待客人,也无停车的后顾之忧。据悉,去年,北塘对邹巷、严家棚等进行整治型改造,总计32.6万平方米。

  城中村改造关系到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让居民成为改造的“命运共同体”,自然少了阻力,政府的投入也用到了“刀刃”上。北塘区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城中村改造工程开始前,当地社区组织了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召开居民座谈会让百姓提建议。“征求意见不是走过场,根据居民反馈的这些意见,我们因地制宜,制定了具体的整改方案,做到‘一村一策’,只要有条件实施的,相关单位都会尽量给予满足。”庄前社区地处无锡市北大门,区域面积2.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760人,暂住人口3100多人。在改造过程中,针对群众提出的整改意见,如景观河旁水泥板高低不平,且风化严重,人走在上面提心吊胆;任巷87号-95-1号、96号-115号两条巷中没有下水道,下雨天有积水,影响出行;天然气部分管线设计不合理等建议,这些改造的愿望最终都从纸上变成现实。

  就在施工队进驻严家棚时,他们在道路改造时发现,埋在地下的自来水管道已经自然老化到一定程度,“不挖出来不知道,知道了就不能无视这个问题。”于是,施工队通过社区立马协调自来水公司,为居民重新铺设自来水管道。“虽然整个工期因为这项临时增加的整改项目停了两个月,但这也避免了日后道路再次‘开膛’。”现场施工负责人说。此外,北塘区将河道整治、雨污分流结合城中村改造项目同向推进,既减少了道路反复开挖,也把施工对居民出行的影响降到了最低。另悉,2015年北塘区城中村的改造规划已经制定完毕,今年计划整治改造赵家浜、黄岸头等17个自然村,建筑面积43.6万平方米,完成后预计受益居民达2813户。(金亚雯)

  原标题: “”到“”北塘居民加入“命运共同体

  稿源:新华网

  作者: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