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两个上午见16国领导人 会见期间滴水未进

18.12.2014  14:06
会晤间隙,李克强还在与各部门负责人讨论会谈涉及的一些问题。中新社发

  从进门、落座、开谈到结束,会谈采用同声传译方式进行,不过十几二十分钟。一个代表团离开,下一个代表团紧接着就进来。16日、17日连续两个上午,正在塞尔维亚参加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以高效率连续会见十几位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见期间滴水未进,连随行的外交官都感叹,上个洗手间的工夫都没挤出来。

  综合新华社中新社

   成果回顾

   中匈塞将合作建铁路

  当地时间16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贝尔格莱德出席第三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并讲话。李克强指出,中东欧国家拥有天然良港,与铁路、公路等交通干线连接起来,可以发挥巨大的综合效应。比如,依托巴尔干半岛上一些海港和陆上交通干线,构建中欧陆海快线。这将大幅缩短中国和欧洲间运输距离,降低国际贸易物流成本。此次中、匈、塞三国已达成协议,合作建设匈塞铁路,力争在两年内建成一个符合欧盟标准、适合各方需求的现代化快速铁路。

  中方愿扩大从中东欧国家进口,促进贸易在动态增长中更加平衡,尽早实现双边贸易额达到1000亿美元的目标。各国要充分利用中国-中东欧地方领导人会议机制,让地方更好投入到双方合作中来。

  当地时间16日下午,李克强在贝尔格莱德与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共同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第四届经贸论坛开幕式并致辞。来自中国与中东欧16国的企业界人士共1500余人出席论坛。李克强指出,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主要经济体走势分化,许多国家面临经济下行压力,保持稳定增长的任务异常艰巨。同时,中国、中东欧国家乃至欧洲和世界范围内仍存在发展差距,也因此具有发展潜力。

  李克强表示,中国产能充足、外汇储备多,正在从生产消费品的世界工厂变成向世界提供制造业装备的大基地和吸纳各国优势产品的大市场,可以为挖掘潜力、缩小差距贡献力量。

   相关新闻

  总理给泰国“学妹”回信

  去年10月,李克强访问泰国期间,参观了清迈府崇华新生华立学校。该校两名学生白云莹和李慧敏与总理有过一段互动交流对话。今年高考,两人双双考入北大。入校后,两人给李克强写信,并很快得到了总理的回信。

  李克强在回信中写道,“现在你们留学北大,这是自身勤奋上进的成果,也是中泰友谊的生动见证。大学是新生活的开始,在美丽的燕园,你们将通过系统学习拓宽眼界,砥砺品行,丰富知识,启迪人生,不断提升自我。你们也会接触朝气蓬勃的中国青年,收获新的友谊,并体验生机盎然的中国社会,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

   背景揭秘

  1

  为何每人单独会见?

   体现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原则

  这次李克强总理特别提出要同每位与会国领导人都安排单独会晤,以体现“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的外交原则。就连16国中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黑山,都是一样的。但由于此访时间短暂,参加的活动太多,留给双边会晤的时间相当有限,只能安排得这么紧凑了。16日上午,李克强在下榻的酒店里连续会晤了6个中东欧国家的总理,总共加起来用了两个多小时。17日上午,同样是一连串短平快的会见。

  2

   如何保证高效务实?

  外交部派6名“高翻”搞同传

  虽然每场只有20分钟,但一样要保证务实高效,环节一个不少。每场会晤都采用同声传译,这在中国-中东欧领导人会晤的历史上还是首次。20分钟的同传会谈,相当于一场40多分钟的交传会议。自己说完了还得全神贯注地听对方说什么。由于16国语言不尽相同,很多是小语种,所以好几场会见是先由对方的翻译将该国语言同传为英文,咱们的翻译再将英文同传为中文,为此,外交部翻译室派来了6名“高翻”。

  3

  会场间隙都干什么?

  被部长们包围商量会谈细节

  这样节奏的工作,强度会成倍增加,对谁来说都是体力和脑力的双重考验。礼宾官们为此制定了细致的流程,每个环节之间恨不得精确到秒。一个代表团入场,下一个代表团就在一旁的休息室里等候。为了换场更高效,仅16日的6场双边会晤就准备了21根旗杆。每场会见期间,只有5分钟的时间留给工作人员更换国旗、茶杯等物品。连5分钟的换场时间总理都休息不了。刚刚送走外宾,走回座位,随行的各部部长就团团围拢商量,谈论会商。

  4

  总理做了哪些准备?

  直入主题应对问题得心应手

  有随行人员注意到,会见中,李克强自始至终也没顾上喝口水。一位现场外交官事后感叹,连上个洗手间的工夫都没挤出来。尽管会见时间很短,但能明显感觉到总理肯定提前做了不少“功课”,才能这么游刃有余。他对中国同对方国家的合作情况了然于胸,对方在会谈中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他都有回应。要知道,会谈时间这么短,就几乎没有什么客套寒暄的话了,上来就直入主题,如果不是对各项情况谙熟于心,很难应对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