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树新专十二年“君归来”乐评人:他不需要看热闹式的聆听

28.07.2015  11:02

  《在木星》并没有像预料中那么精彩绝伦,倒也没有低于预期的底线

  音乐不是大戏,音乐的精彩首先还是共鸣,尤其是像朴树这样文艺范儿的歌手,他们作品的共鸣,来自于一种细腻的文艺回声,一种耐人寻味的超然心境。甚至真正文艺作品的共鸣,还来自于那种街角咖啡店式的偶遇。

  “君归来,君归来”,朴树的新单曲《在木星》,从一开头就替歌迷和媒体想好了宣传语,归来也成了这首歌曲的副标题。但严格意义上来讲,这首《在木星》并不是朴树很多年后的“回归之曲”。毕竟就在去年的七月,他还曾经发行过单曲《平凡之路》,那首歌也成为文艺中青年的年度文艺神曲,并一时间引许多华人国语天王天后竞折腰。

   新歌音乐格局接近于禅宗意境

  和《平凡之路》类似,《在木星》同样并非一首纯净版的朴树新单曲,因为它还有一个头衔,那就是电影《刺客聂隐娘》宣传曲。不过和目前频繁借用电影平台的音乐人不一样,朴树虽然入行以来也有不少的影视,甚至是广告歌,但是朴树的这些定制型歌曲,从本质上来讲,还都是他的本质原作,放到他的唱片里,即便不特别标明歌曲的使用背景,也完全没有任何违和感。

  所以,那些说朴树未来或许会成为影视专业歌手的歌迷大可不必过虑。对于像朴树这样创作如此纠结,十年都写不出半张专辑曲目的歌手,不将就似乎也成了他的传统,他的每一次创作都像是过了一遍自己,而他的创作特点,也更像是那些自由散漫的诗人,只有在放养的情况下,才能创作出作品。定向式的加工定制,不仅不是朴树的强项,甚至可以说他根本缺乏这方面的音乐技能。因此,包括《在木星》在内的朴树作品,即使挂着电影或者广告的使用用途,也只不过是作品刚好符合使用者的要求,就像这首《在木星》里的“天涯”、“沧海”和“故人”,其古风的意境就和《刺客聂隐娘》恰好同处一个频道。

  而从音乐角度来讲,《在木星》更像是12年前的那首《生如夏花》的延续。整首作品无论是旋律还是编曲,都借用了一些西南民歌,以及更西面的印度音乐元素,所以听起来甚至有点梵乐的味道。也有人说这首歌曲的风格非常像近几年的许巍,这也不错,毕竟丽江一直是《蓝莲花》以来许巍创作灵感的根据地之一。只不过,说朴树像许巍,还存在着一种时空的误差。因为与其说是朴树像许巍,不如说他们俩都在西南这个方向,受到了那个地区音乐的润养更为合适。

  《在木星》这首歌曲的创作,整体上并没有突破朴树以往创作的格调,包括旋律的走向等等,还是朴树一直以来的风格。而它和许巍作品的迥异,还在于朴树并不像现在的许巍那样,有着一种逃离的心态,所以在近似遁世的心态上,音乐的格局更接近于禅宗的意境,强调空谷幽兰式的虚幻意境。朴树的旋律的走向,最终还是开放的,并且也是尘世的。再加上大鼓的节奏调动,也让《在木星》虽然歌词非常古风古韵,但依然还是入世和现代的。

   共鸣来自于细腻的文艺回声

  同样都是文艺青年,如今的朴树从年龄等级上来讲,已经是文艺中年或老文艺青年了。和现在新的一批文艺青年,在作品中或者大玩段子或充满戾气相比,朴树还是继承了上世纪文艺青年的传统,就是爱和自己较劲。《在木星》的背景虽然不是当代,那种生死离别的重量,显然不是这个时代文艺青年的特长。后者们更适合在情歌里玩一些悬疑般的转折,或者在情歌里插播一些社会新闻联播。

  作为朴树的一首新歌,《在木星》并没有像预料中那么精彩绝伦,倒也没有低于预期的底线。情怀归情怀,商业归商业,两者看起来毫不相关,但又不是完全没有关系。一年一首单曲,全都是按照大片式的高规格推广,而且玩各种的手段。像去年的微博首发,今年的“周一见”首发预告等。

  但音乐不是大戏,音乐的精彩首先还是共鸣,尤其是像朴树这样文艺范儿的歌手,他们作品的共鸣,来自于一种细腻的文艺回声,一种耐人寻味的超然心境。甚至真正文艺作品的共鸣,还来自于那种街角咖啡店式的偶遇,而不是铺天盖地的张扬。

  以看热闹的方式去聆听这样的歌曲,要么就是因为需求不对等而失望,要么就是在预设情怀的立场下,硬是将歌曲听出情怀的味道。一个音乐人的创作,有兴奋、有低落,如此才构成一张专辑曲直、动静兼具的和谐。想要期待一个最本色的朴树,还是别等着一年一次消费朴树。让他自然地生长,写出生命中与自我对抗过程中的阴与阳,新专辑也才能早日可期。

  原标题:朴树新专十二年“君归来”乐评人:他不需要看热闹式的聆听

  稿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