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明走进新华报业全媒体“直播两会”访谈节目

05.03.2015  14:31

  中国江苏网3月5日讯 4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市委副书记、市长朱晓明走进新华报业全媒体“直播两会”特别访谈节目《今天我主持》,聚焦生态文明,结合镇江的具体实践,畅谈了自己的思考和体会,并提出建议。

  访谈从“雾霾”这一话题展开。朱晓明说,近几年,针对造成雾霾的突出因素,镇江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大投入,项目化推进,全力做好雾霾防控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去年,共投入资金8.74亿元,实施大气污染防治省、市重点治霾项目300多个,淘汰落后产能企业47家,强化了近百家重点污染企业的治理,淘汰报废老旧机动车辆1万多辆,对新开工建筑工地标准化冲洗平台设置率、建筑工地围挡率、工地主干道硬化率、渣土车密闭化运输率做到“四个100%”,经过努力,顺利完成了省下达的年度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2014年,镇江市PM2.5年均浓度同比下降6.25%,全年累计优良天数240天,占比65.9%,治霾成效位于全省前列。

  就如何落实去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生态建设任务的问题,朱晓明说,报告提到的生态建设部署在镇江都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如在建立主体功能区制度方面,镇江在全省率先编制了《镇江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率先实施了产业准入、环境准入、规划引导、财政支持、土地管理、分类考核6个配套政策;在环境保护与建设方面,顺应群众期盼,对污染较重的东部谏壁地区和西南韦岗片区开展环境综合整治,谏壁片区完成重点整治项目93项,西南片区关闭企业141家、治理污染企业32家;水环境保护方面,对“一湖九河”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环境整治、引水活水、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等工程,基本消除了水体黑臭现象。镇江全部超额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地方如何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面对主持人的提问,朱晓明说,按照“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近年来镇江切实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去年底,市委六届九次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生态领先,推进特色发展”这一战略定位。就是在发展理念上,自觉地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在工作目标上,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前、当示范,把镇江建设成为令人向往的现代化山水花园城市;在实现路径上,发展符合环境友好型的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整体推动镇江发展的水平、发展的质量和发展的质态,老百姓的满意度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去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和镇江时,专题听取了镇江低碳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汇报,并提出了“五个迈上新台阶”的要求。如何贯彻落实好总书记的指示要求?朱晓明说,镇江作为江苏省生态文明综合改革试点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同时也是国家低碳城市建设试点市,在全国首创建立了“镇江低碳城市建设管理云平台”,实现了低碳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数字化、网络化和空间可视化;在全国率先制定了《镇江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碳排放影响评估暂行办法》,建立评估指标体系,碳评估结论划定三个等级,从源头上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项目的准入,并确立了在2020年左右在中国率先达到碳峰值的目标,比基准情景提前20年左右。同时,今年市委排出了十件大事,按照可观可感的要求,严格检查考核,确保把总书记的指示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镇江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发展理念以及生动实践,引起了现场嘉宾和主持人的强烈共鸣。

  另外,朱晓明认为,大气、水等污染防治是区域性问题,因此,她建议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只有共同行动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记者 胡建伟)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