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风采】“平凡”老人朱明华的17年法援情(图)

30.06.2016  12:42

 

 

73岁的老党员朱明华是一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从南通市港闸区法律援助中心设立时起就参与法律援助工作,已为法律援助整整服务了17个年头。17年来,老朱办理和参与办理的法律援助案件占到全区所有案件的一半以上。他这个“编外人员”,没有获得过像样的荣誉,但却是区法律援助中心年轻人尊敬、学习、努力的榜样。

热爱法援工作,真心去坚守。 老朱家住刘桥镇,唯一的交通工具是一辆半旧的电动车,从家到法律援助中心往返一次就要两个小时。不管刮风下雨,只要是不开庭,不出去调查取证,不会见当事人,他都雷打不动到中心值班,且没有任何报酬。有着40多年党龄的他,十几年如一日,用慈善的笑容迎接寻求法律帮助的每一个人,用浓重南通口音的普通话一次次平复急于讨要工资的农民工情绪,用耐心和善心一次次打动对方当事人,促成案件圆满解决。

提高专业水平,真正去学习。 随着法律援助办案标准的逐步提高,手写案卷已经不能满足要求。70岁那年,老朱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开始练习五笔打字,所有的诉状、答辩状、意见书等全部独立完成,不需要年轻人帮忙。老朱也很快学会了上网,并经常关注法治新闻,关注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年轻人争论某个法律问题时他也会主动加入进来。他是港闸区法律援助不可或缺的灵魂人物,是备受当事人认可的老专家,也是年轻人努力的坐标。每当有人问他古稀之年不好好享清福图个啥?老人回答得轻松又平淡:人总要做点什么,能每天跟年轻人一起工作,能为需要的人做点好事,我就很高兴。

办理疑难案件,真情去化解。 老朱最能真心待人,法律援助案件当事人交不起诉讼费,他就垫付。他还经常帮助不满足援助条件的相对困难人员免费写诉状。疑难复杂赡养案件,涉及到的当事人往往比较多,而且案件久拖不决,年轻律师们最怕接手,但老朱却从不推辞,只要指派给他的案件,再难办他都会接下。2015年老朱接受指派,受理了77岁的王老太诉3个子女的赡养案。王老太一边向老朱诉说子女的不孝,一边伤心地痛哭,老朱一直在旁边耐心倾听,整整半天时间,谈话笔录才做好,老朱的安慰和开导,让王老太的情绪得到平复。他骑着电瓶车10多次往返王老太3个子女家中,做当事人思想工作,案件最终经历了两次调解、三次庭审才结案。王老太的赡养问题终于圆满解决,老太太高兴极了,后来有邻居家里也发生类似的赡养案件时,老太太告诉他们:别担心,去区法律援助中心找一个叫老朱的,他一定能帮你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