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人物】朱定平:“志愿服务使我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

03.02.2015  22:19

  

南京公共文明引导志愿服务队队长朱定平(左)接受采访。

      中国江苏网2月3日讯(记者 王千榕) “迎着冬季清晨初升起的太阳,沐浴着和送走了落日的霞光,抗严寒冰冻我们风雨雪无阻,沿着南京纵向大动脉的公交站台上,涌现了头戴红帽身穿有志愿者标志红马夹的一群人,我们都是公共文明引导服务的志愿者也是Volunteers……”这首由志愿者岳武陵创作的《公共文明引导志愿者之歌》,唱出了南京公共文明引导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的豪迈与激情。这个荣获“感动南京2013年度人物组织”称号的团队领头人,就是先后荣获“南京市优秀志愿者”、“第十二届南京好市民”、“南京市五星级志愿者”等荣誉称号的队长朱定平。

   闲不住的媒体人

  从朱书记到朱队长,他把志愿服务的平台从单位延伸到社会

  出生于1956年的朱定平原是南京报业传媒集团纪委副书记、政治部主任、监察室主任,2011年10月退居二线,担任集团党办调研员。“媒体人工作节奏都比较快,刚退下来的时候很不适应,就想给自己找点事做做。”朱定平告诉记者,“有一次我去北京出差,在公交站台看见有几位‘小红帽’在为乘客做文明引导工作。当时我就想,南京北京都是‘京’,我们为什么不能拥有自己的‘小红帽’呢?”

  2012年10月18日,南京市委宣传部一位副部长把朱定平请到自己的办公室,并告诉朱定平,市志愿者协会将成立一支制度化的公共文明引导服务队,请朱定平担任队长。市里的决定与朱定平的想法不谋而合,朱定平欣然接受了这个重托。

  “委任状”是收下了,可老朱却没有被分到哪怕一兵一卒,他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光杆司令”。要知道,北京市的“小红帽”是由市文明办和各个区文明办主导招募的公共文明引导员,是为“40后”女性下岗职工和“50后”男性下岗职工再就业提供的公益岗位,背后有政府的财政拨款作为支撑。而南京市的“小红帽”则定位于公共文明引导志愿者,除了在服务期间享受微薄的交通和误餐补贴外,没有任何额外的报酬,且只能靠服务队自己进行社会化招募。

  为了“招兵买马”,朱定平在半个月内跑了67个社区,张贴了300多张海报。起先几乎没什么人响应,老朱便想到借助媒体的力量,多管齐下,终于把自己的队伍给拉了起来。

  2012年12月5日,南京公共文明引导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首批66名公共文明引导志愿者在中央路、中山路、中山南路(以下简称“三中路”)3条主干道沿线的23个公交站台上岗。每周一至周五上午七点至九点、下午四点半到六点半的交通高峰期间,志愿者们会在各自负责的公交站台维持候车乘车秩序,并为市民提供问路等帮助,受到市民普遍好评。

  2013年8月1日,南京市公共文明引导志愿服务队的服务范围又扩展至汉中路、中山东路(以下简称“二中路”),108名新上岗的志愿者在沿线的22个公交站台开展志愿服务。至此,南京市公共文明引导志愿服务队的服务范围实现了对南京主城南北主干道和东西主干道“五中路”的全覆盖。

  7个岗前培训班的开办,866名志愿者的加入,每一批志愿者的招募,都要经过报名、面试、注册、登记、录用等环节。志愿者的上岗,都要接受岗前培训,都要到公交站台体验志愿服务。朱定平为组建这支队伍花费了多少心血也许无人知晓,付出了多大精力恐怕难以考量。

  志愿服务队的同仁不会忘记,2012年10月24日上午,因忙于筹备志愿招募、考察站台线路、研究建队方案等事项“连轴转”,朱定平晕倒在会议室,被紧急送往南京市市级机关医院救治;

  志愿服务队的同仁也不会忘记,2013年7月9日下午两点多钟,正准备参加市城市志愿服务工作站培训会的朱定平,因连日来忙于筹备志愿服务队“二中路”上岗仪式劳累过度,晕倒在志愿者之家,被就近送到南京鼓楼医院救治;

  志愿服务队的同仁更不会忘记,2014年8月,志愿服务队为了迎接青奥会,朱定平组织了一系列培训班、工作例会、检查活动,没能得到很好的休息。8月20日,朱定平在巡查南京市青奥城市志愿服务站示范点的建设时,突感头昏胸闷,经医院专家诊断为高血压二期、心绞痛、脑供血不足。但在住院休息一天后,朱队就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朱定平就是这样一个闲不住的媒体人,闲不住的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