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扬州将实施六大生态文明工程

28.04.2016  18:32

  今年和“十三五”期间,扬州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和绿色扬州建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在2017年取得明显成效,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建设“环境美”新扬州提供坚实保障。重点是组织实施好六大工程:布局优化工程、绿色经济工程、环境改善工程、生态扩容工程、制度创新工程、全民共建工程。

   布局优化工程

  到2020年全市生态红线区域面积不低于国土面积22%

  扬州市将切实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全面落实《扬州市主体功能区实施规划》,推动优化开发区域产业结构向高端高效发展,重点开发区域提高产业人口集聚度,重点生态功能区实行产业负面清单。推行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多规合一”,形成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

  优化调整市级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进一步扩大和优化生态红线区域,强化刚性约束。完善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考核评估制度,健全生态补偿激励机制,到2020年,全市生态红线区域面积不低于国土面积的22%。

  扎实推进节约型城乡建设,引导人口、产业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尊重自然格局,保护自然景观,合理布局城镇各类空间,把城镇放在大自然中。

   环境改善工程

  2020年全市PM2.5平均浓度降到50微克/立方米以下

  “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坚持降煤、控排、禁烧等多管齐下,有效解决PM2.5超标等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今年底全面淘汰10蒸吨/小时及以下的燃煤锅炉,2020年全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到50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国家考核要求。

  加快国家水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切实加强淮河流域、南水北调沿线污染防治和高邮湖、宝应湖、邵伯湖等水体保护,到2020年,全市地表水省控以上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75%以上,长江干流扬州段水质保持优良,全面消除城市河道黑臭水体,各县(市)建成区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

   制度创新工程

  重点推进河道管理立法,建立水环境区域双向补偿机制

  建立健全法规标准体系,主要是借助地方人大立法权,制定一批切合扬州实际、具有扬州特色的节能减排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今年重点推进河道管理立法,以政府规章形式出台市区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管理办法,让各项管理服务工作做到有法可依。

  探索建立环境保护督查机制和风险防控体系,健全生态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对环境违法行为严肃追究有关责任。

  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健全价格、财税、金融等政策激励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红线区域的转移支付力度,建立覆盖全市主要河流的水环境区域双向补偿机制。

   绿色经济工程

  推动“七河八岛”、高邮清水潭争创省级旅游度假区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淘汰低端低效产能,推进主导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特色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8%,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0%。

  “推动生态与旅游融合发展”,围绕“城市即旅游”的发展思路,推进生态中心建设与旅游度假区建设、生态元素与旅游要素的合理融合,充分彰显生态资源的经济效益。注重生态旅游的品牌建设与推广,推动“七河八岛”、高邮清水潭生态中心争创省级旅游度假区,宝应湖生态中心争创省级生态旅游区,加快广陵夹江、江都仙城生态中心乡村旅游集聚区建设。

  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实施工业绿色发展“十百千”计划,到2020年实施节能改造超过80万吨标准煤,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率达到省定目标。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将环保科技产业园打造成城市静脉产业园,促进再生资源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到2020年所有省级以上开发区完成循环化改造任务,创成省级以上生态工业园。

   生态扩容工程

  加快生态体育休闲公园建设,基本建成10大生态中心

  深入开展“绿杨城郭新扬州”建设。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切实提升植树造林的规模和品位。加快廖家沟、三湾、扬子津科教园区等生态体育休闲公园建设,基本建成10大生态中心,推进垂直绿化和环城慢道系统建设,构建城乡一体绿色生态网络体系。同时,结合区域位置、地形地貌、资源禀赋等因素,进一步细化、明确生态中心、体育休闲公园等载体的服务对象、主要功能,力求不仅美观实用,而且特色能够得到充分彰显。今年成片造林1.5万亩,市区新增城市绿地100万平方米,到2020年全市林木覆盖率达24%,林地面积达98.7万亩以上,市区建成区绿地率达44%。

  构筑生态安全屏障,推进沿江生态(绿化)带建设,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将其打造成绿色走廊、清水走廊、安全走廊。

  大力开展生态修复,加强自然湿地保护,推进湿地公园建设,到2020年修复恢复湿地2万亩。

   全民共建工程

  深入开展“绿满扬州”全民生态行动,人人参与成果共享

  深入开展“绿满扬州”全民生态行动,推动绿色机关、绿色企业、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家庭建设,培育壮大环保社会组织,加快构建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形成生态文明建设人人参与、生态文明成果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方天 周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