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微访谈100期特稿] 江苏百名检察官“微访谈”讲述好故事

01.11.2017  09:12

  “微访谈”是省检察院主办的江苏检察网集群的特色栏目之一,通篇采用聊天形式,细数江苏检察人身上品格的养成与坚守,技能的磨砺与丰收,力争打造“检察版焦点访谈”。目前“微访谈”已经发布整整100期。

  100期访谈,涵盖检务、事务、队伍、管理等方面心得体会;100多人物,坚守反贪、控申、公诉、未检等岗位诠释正义;100集故事,聚焦办案、公益、援边、爱情等话题包罗万象!

  省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王方林说:“网站集群是司法机关一流履职、传播力强的平台,集中打造1至2个有策划、有分量,讲案件故事的品牌栏目,群众喜欢看,国家干部受到教育,实现了检察机关预防犯罪由网下向网上履职的延伸。

  时间重返到2016年3月1日,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落实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突出检察官办案主体地位,进一步规范司法办案行为,促进公正、高效司法,省院在门户网站特别策划重点推出一档走进一线办案检察官的栏目——“微访谈”。

  转型:

  百期访谈经历多次改版

  退休工人刘峰师傅发问“检察院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做过什么?”答:这一切都是通过检察个体工作、通过检察官群体形象展示出来的。

  回顾往期的“微访谈”,先后采访了100多位来自江苏检察机关基层一线的干警、警嫂,他(她)们中有唇枪舌战的公诉人、嫉恶如仇的反贪干将、心系群众的控申干警、检爱护苗的“未检人”……

  为了让内容更加精彩,百期访谈多次改版,前81期访谈涉及案件查办、团队管理、情感生活、谈育儿经等话题,从82期开始则向深度的检察新闻“转型”,更加注重发掘案件价值、普及法律知识。新版“微访谈”通过以案说法,表达正义主张,还原案件真相;此外,新版“微访谈”进一步关注热点焦点事件,及时回应群众司法期待;关注法律前沿问题,邀请检察官展开话题讨论、普法宣传。

  温度:

  谈案说法更具人文关怀

  “微访谈”不仅注重新闻深度,更是有情有义、满怀温度,与社会公众沟通、互动,从而更有效地提升司法公信力,着力打造成为颇具权威的“检察版焦点访谈”。

  “没认识张大姐前,我是‘谈案色变’,只要提起就会来气儿,像评书里说的:一天二地仇,三江四海恨,解不开的仇疙瘩!”苏州市民周超雨(化名)是第40期案件主人公,苏州市吴中区检察院民行科科长张春玲跟周先生算是“过招”很多次了,靠着耐心和韧劲她成功化解了一场“深仇大恨”!

  “当事人在经济上的牵扯由来已久,这次的案件已是经过法院的一审、二审、再审,当中法院做过多次调解都没有成功。判决后,双方当事人矛盾很大,积怨很深……经过我反反复复的劝说,差不多有一个月吧,原被告从一开始的剑拔弩张,到愿意来检察院坐下来面对面心平气和的协商,再到最后解决矛盾,达成和解。”张春玲说,“事后,周先生特地跑来检察院感谢,这让我觉得付出辛苦还是值得的,因为,让群众满意也是我们民行人的工作宗旨。

  “少数民族同志非常热情,每天上班时,同事们见面都要握手寒暄。那一刻我总会默默念叨,一定要把我们最好的经验送到远方。”援疆干警胡亚辰是第43期的“微访谈”人物,新疆挂职期间他的爱人当时正怀孕待产,在小编眼中胡亚辰算是比较“了不起”的有为青年。“谈到‘了不起’,我真是算不上,而是一直支持我的家人、单位。”就在那次访谈结束后,胡亚辰更加关注这档栏目,更不忘向伊犁州检察机关的同事们推荐“江苏检察网站集群平台”。

  “因为网站集群重点打造的‘网上检察院’‘检察院工作报告’‘律师服务’‘微访谈’等检察特色版块,在全国检察机关都堪称独一无二。”胡亚辰说。

  约定:

  续写江苏检察气派佳作

  在法治建设任重道远、群众渴望正义司法和公平司法不断攀高的大背景下,江苏检察机关在做好专业领域宣传的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挑战。以“微访谈”栏目为例,未来将向社会人群更多倾斜、更加关注、更好服务,让法治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让网友们对法治认同度更高,对检察工作更支持,向大众说透检察院是什么,检察官做了什么,案结事了又带来哪些社会效果;“微访谈”栏目将继续重视与公众互动,搭建公众与检察官之间互动对话的聊天平台,以题材生活化、内涵平实化、情感大众化、形式通俗化等方式来展现“法治之于公众”。(本报特约记者 宋红冰 本报通讯员 拾冠之)

检察机关深化司改:提高司法效率 让公平正义不迟到
    ●检察机关全面深化司法改革系列报道之三·高检察院
关注江苏司法改革:“两长”直接办案 检察机关案管机器人上岗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检察院
检察信息化:智慧检务从共建走向多赢
   “数字检务”“网络检务”“信息检务”“智慧检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