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更多 公众喜爱的博物馆

01.02.2015  14:05

  中国江苏网2月1日讯 按理说,政府“一把手”刚上任会更多关注经济发展、产业项目,但昆山市代市长杜小刚上任不久就推动昆山博物馆立项。昨日,省两会苏州代表团审议时,省文化厅副厅长、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说:“昆山有很多民间博物馆,但市级层面没有,这次算圆了多年的梦。

  “博物馆是观察一个地方历史变迁的场所,缺失了就好比人丢掉了记忆,不一定要建得很大很全,但要凸显地方特色。”长期从事历史文化工作的龚良说,“去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文化建设的篇幅403个字,今年578个字,涉及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更多、更具体。”比较两年政府工作报告发现,今年明确了具体指标——建设城市社区“15分钟文化圈”、农村“10里文化圈”。

  2013年,龚良在南博启动了改革,“高大上”与“接地气”结合,设立了6个展馆,历史馆、特展馆、艺术馆定位为历史艺术殿堂,民国馆、数字馆、非遗馆定位为文化休闲场所。

  “博物馆基本不让拍照,南博就可以。文物保护的目的就是更好地惠及社会公众,拍个照有啥不可,只要不用闪光灯就没什么影响。观众来了、看了,拍个照片,发个微博、微信,传播一下,朋友圈看到博物馆也这么好玩、有趣,更多的人也来了,公众参与度不知不觉就提高了。”去年南博的观众大幅增至283万人次,16岁—30岁的观众占到69%,平均停留时间3小时40分,国内省级博物馆中最好的也就2小时。

  按规划,我省达到标准、公众喜爱的博物馆要超过400个,即平均每20万人拥有一个博物馆、县县都有博物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目前,全省已有达标博物馆282个,还有100多个没有达标。“十三五”的重点是现有博物馆提档升级,对此,省里由南博牵头成立了藏品展览、博物馆商店、博物馆社会服务3个联盟,带动全省博物馆发展。

  根据财政预算,今年我省文化支出安排40.66亿元,同口径增长10%,加上预计中央专项补助、上年结余转账等,支出还将多出近10亿元。“博物院的转型确实给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成功案例。”省人大代表、苏州市姚建萍刺绣艺术馆馆长姚建萍还建议,“十三五”期间,政府对文化建设的投入要稳中有升,更多地向公共文化服务倾斜,尤其是对群众自愿自发组织的文化活动要给予引导和支持。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