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期待世界级经济大师的思想盛宴

09.01.2016  12:29

  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托马斯·萨金特的莅临,无疑是1月10日第九届新华高峰会上的一大亮点。这位老教授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他位列世界上14位被引用最多的经济学家之一。新华高峰会,将是他2016年的首发之行。

  他引领“理性预期革命

  提到萨金特,就不得不提到理性预期学派。作为该学派的开创者,萨金特曾在1987年骄傲地说:“‘理性预期’同样也改变了我们研究最优宏观经济政策的方法……甚至宏观经济学家所讲的语言都与从前殊异。据此,我们可以宣布,已经发生了一场理性预期革命。”

  对于萨金特为什么能获得诺贝尔奖,瑞典皇家科学院是这样解释的——“在宏观经济的因果关系方面做出了实证研究”。2011年颁奖词称,“今年的经济学奖得主在解决有关经济政策与各种宏观经济变量——诸如GDP、通货膨胀、就业与投资等之间因果关系的问题上,研究出了方法。这些方法已成为宏观经济研究领域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当时全球金融市场持续动荡、世界经济遭受多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背景下,萨金特的获奖颇有深意。

  “萨金特的贡献就在于告诉我们,打破对政府的迷思,别指望政府是一个超人。”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教授、萨金特名著《宏观经济理论》中译本译者王小明说。在他看来,萨金特教授是经济学中“教父”级的经济学家,他的理论在过去的20年中既改变了学术界对宏观经济的认识,又改变了年轻的经济学家研究宏观经济的模式,而且也深刻影响了自由市场国家的经济政策。

  他是务实的学术精英

  从诸多对萨金特教授的报道中,我们很容易得到一个诙谐随和、学识渊博的精英学者的形象。在萨金特身上,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接受过系统人文教育的深刻烙印,打野鸭、钓鲑鱼、选红酒……他都能侃侃而谈,文学名著名言也可信手拈来。

  在严肃的经济学理论界,托马斯·萨金特还有一个特点:语言平实,通俗易懂。他曾一语概之,“经济学是常识的集合体。”而当人们问他,理性预期理论可否应用于对资产价格的预测时,萨金特的回答也只有一句:“因为市场价格集合了所有交易者的信息,所以很难预测股价、利率和汇率等。

  自1970年代初以来,萨金特一直是宏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中理性预期学派的领袖人物,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对宏观经济模型中预期的作用、动态经济理论与时间序列分析的关系等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诺贝尔经济学奖评选委员会在声明中曾说,萨金特展示了如何利用结构宏观计量经济学分析经济政策的持久影响,这种方法可应用于政府或企业随经济走势变化调整自身预期和政策。

  “尽管萨金特曾担任多家美国银行的顾问,但他仍然是那种纯粹的经济学家。”王小明说,“如今他仍活跃在经济学研究的第一线,努力的背后是一种痴迷于理解这个世界的精神。萨金特已经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

  2015年萨金特在中国出席了四场活动

  他对中国模式认识独到

  萨金特并非一位中国经济专家,在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的时候,他曾坦言自己无法评论中国的经济减速,因为不了解。但是总体来说,他对中国的经济持有比较正面的观点。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频频造访中国,萨金特对中国经济的评论也有所增多。

  2015年5月24日,萨金特在杭州出席第六届中国(国际)资产管理大会。他表示,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非常好,“中国模式”可以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学习的样板。发达国家在发展初期,在特许公司、信用垄断、保护市场和保障有风险的公司方面,政府都扮演了重大角色。

  2015年6月26日,萨金特在北京出席第四届全球智库峰会。在回答人民币能否“入篮”时,他说,人民币走势强劲,中国拥有大量国际资产,越来越多的商人选择用人民币来进行结算,国际组织将必须承认中国正在变得越来越国际化。人民币被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将对国际货币体系带来积极的影响,可以加强金融体系内的竞争,构建多元化的储备货币体系。

  2015年6月29日,萨金特在北京出席“首届世界信用评级论坛”。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他指出,资本市场是资源配置方式,将有效资金从储蓄者手中转移到投资者手中,它是一种匹配储蓄者和借贷者的方式。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中,政府起了引导作用,中国的高楼大厦和基础设施,都主要是靠资本市场来完成的。资本市场在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是很重要的部分,有值得参与的价值。

  2015年11月29,萨金特在郑州出席第二届资本论坛。面对“较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带来什么影响”的提问,他回答,很难去预计这种政策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在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来说,量化宽松其实带来的效果是非常有限的,对于中国经济转型阶段的严峻形势,经济增速放缓并不是坏事,关键是看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够不够强劲。

  在2016年1月10日第九届新华高峰会上,萨金特教授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又会有哪些高论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演讲嘉宾简介>>>

  于学军

  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先后担任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分行副行长、深圳银监局局长、江苏银监局局长,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名誉院长,2014年4月任现职。长期从事金融工作,实践经验丰富,对宏观经济、金融理论有深入研究。出版著作有《中国经济改革二十年货币和信用周期考察》、《从渐进到突变: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货币和信用周期研究》、《货币视角:中国宏观经济解读》、《金融实践的理论思考:特区、创新、借鉴、形势》等。

  卢中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市场学会会长。从事研究工作以来,先后参与和主持了国家体改委、中国社科院、国务院研究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的多项研究课题,撰写了多份主报告和分报告,并获得专家好评。主要研究领域涉及市场发育、竞争政策、收入分配、企业改革和金融改革,目前主要研究产业结构与地区经济发展等。独写、合写及主编专著7本,合译英文专著2本(主要译者),公开发表论文和研究报告80余篇。在国务院研究室和其他部委内部刊物发表调研报告50余篇。

  刘元春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15年7月10日,应国务院办公厅邀请,第二次出席李克强总理主持的“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并与李克强多次互动。作为宏观经济研究领域的著名经济学家,刘元春近年来常规出席国家经济形势座谈会和决策咨询会,多次受邀参加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国家货币政策委员会等有关部门政策研讨会并被聘为咨询专家,同时还担任中央电视台和凤凰卫视等多家媒体的财经特约专家以及《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等杂志匿名审稿人。

  鲁政委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市场研究总监,因在宏观经济形势和货币政策等方面分析深入和预测准确,被业内各界关注。2010年被上海市政府确定为“上海金融领军人才”、“首届沪上十大金融创新人物”,在“2011年度中国最受关注的十大经济学家”中以“前瞻”名列榜首,2010年度和2011年度连续两年获“第一财经金融价值榜之最佳中国分析师”。曾多次应邀赴数个国家宏观部委就经济形势进行政策咨询、发表演讲或授课,还经常作为专家在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发表对宏观形势和政策的见解。

编辑: 莫小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