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湖检察"打击、服务、预防"三项检察职能护航非公经济

18.08.2016  12:35

  近年来,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检察院充分发挥打击、服务、预防三项检察职能,主动为辖区非公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优质司法保障,有效促进了辖区非公经济的健康发展。

  打击:精准打击 平等保护

  无锡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自动化产品的开发与应用,行销全国20多个省市,正当公司如火如荼开拓市场时,副总经理陆某怎么也没想到竟会“后院失火”,业务员陈某利用职务之便,将48家客户单位支付的货款共130余万人民币挪归个人使用。

  “这不仅对公司造成了经济损失,还导致公司诚信缺失,打击非常大。”陆某说起来还心有余悸。所幸,无锡市滨湖区检察院,及时亮剑,帮公司挖出内部蛀虫,让公司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在司法办案过程中,滨湖检察院发现,相比实力雄厚的国有企业,非公企业资金较为薄弱,一旦出现纰漏,公司将难以为继,甚至倒闭。因此,在打击犯罪时,该院牢固树立平等保护理念,一视同仁,“剑指”挪用资金、职务侵占、向企业索贿、合同诈骗、涉税以及伪造公司、企业印章等侵害非公企业合法权益的犯罪。2014年以来,该院办理非公企业工作人员职务侵占、挪用资金案件18件20人;办理盗窃、诈骗非公企业工业产品、原材料、资金等案件57件71人;办理强迫交易、非法集资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案件15件36人,为非公企业撑起了一把“保护伞”,为其发展营造出了良好的法商环境。

   服务:保护知产 长效服务

  滨湖区高科技企业众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达1689件,近年来更获批中国专利奖金奖、江苏省百件优秀发明专利等。面对这样一个专利“聚集地”,如何为企业提供有力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成为滨湖检察院服务大局的思考点和着力点。

  “我们一直很注重企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如今经济发展越来越离不开创新发展,在滨湖经济负重爬坡的关键时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尤显重要。”检察长陆剑凌表示。

  该院自无锡市知识产权案件“三审合一”改革以来,成立了知识产权案件专案组,健全了与质监、海关等行政机关的“两法衔接”机制,与知识产权案件多发行业建立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联系点”。去年9月,该院整合资源,牵头组织公安、法院、司法局、高校、高新企业等12家单位,成立并启动“知识产权保护同盟”,签署合作备忘录,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领域打击犯罪、预防犯罪、宣传咨询、法律援助等“一站式”法律服务。2016年1月,该院邀请江南大学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专家先后为辖区100余家非公企业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知识系列讲座,为滨湖区科研科技成果的就地转化提供了支撑。

  2016年3月,该院在办理张某涉嫌销售假冒法国品牌洋酒注册商标商品案中,向公安机关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补证意见,推动了案件高质高效办结。法国驻华大使馆区域经济处获悉后,致信感谢该院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维护驻华外资企业权益。

  预防:延伸触角 防控风险

  预防也出生产力。基于这样的工作理念,滨湖检察院主动通过专业化和社会化预防手段,为非公企业排忧解难,积极防控涉及生产经营的各类法律风险。

  2015年,无锡某保安服务公司行贿案判决情况被录入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该企业将至少三年无法在全国范围内中标政府和公共项目、十年内对其竞标上述项目产生负面影响,为此可能引发企业效益严重下滑或破产倒闭,300余名职工将面临失业风险。

  该院迅速启动司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填写《司法办案风险登记表》,制订《风险评估预警工作预案》,与滨湖司法局、市场监督局等相关单位通报情况,持续关注该公司发展动向,做好所属员工思想工作,避免出现集体上访,维护了辖区社会稳定。

  企业“廉洁防线”也是重中之重,警示教育不放松。今年,该院打造的“明廉清心”感悟教育基地,首次迎来了一批非公企业人员观摩学习。

  副检察长江鸽表示:“尽管感悟教育基地主要针对国家公职人员,但对于非公企业同样适用,我们下一步打算针对非公企业特点,为非公企业量身定制培训课程,为每一位企业家敲响警钟。

  该院还与辖区民营企业携手“检企共建”,签订备忘录,通过送法进园区、进企业,定期召开座谈会、案例剖析会、开展预防调查、主题宣讲、发送检察建议等方式,指导企业培育企业廉洁文化,将预防犯罪理念融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促进企业提升防范风险的能力。(通讯员 杜 艳 陆梦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