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作机制 服务绿色发展—— 盐城市盐都区环境保护工作纪实

04.12.2015  19:39

  盐都区环保局积极适应新常态,创新工作机制,提升执行力,保障环境安全,服务绿色发展。2015年4月,该区顺利通过国家生态区考核验收。

  坚持依法行政,提升监管能力。一是培训提升素质。坚持每月组织干部员工集中学习制度,鼓励和支持局系统员工参加国家和省、市组织的环境监察、监测业务培训和资质考试,重在培养环保队伍的整体素质。今年以来,局系统共安排参加省以上规模学习、培训70余人次。目前有38人获得环保、污防、减排、辐射等专业资质证书。二是完善管理制度。修订和完善一系列内部管理工作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和责任,用制度约束权力,实现对局系统的规范化管理。三是坚持依法行政。要求环境监察人员现场执法,做到两人以上同时到场,统一着装与标识,现场亮证执法。坚持处罚分离、罚缴分离,凡行政处罚案件必须按规定程序立案调查,对重大环境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坚持实行集体审议,确保主体正确,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运用法律恰当,执法程序合法、合理、公正。

  创新工作机制,提升服务能力。一是在服务项目上创新。落实环保行政服务窗口“三集中、三到位”,加强与区发改委、经信委、国土、规划等的协同,超前介入、提前把关、并联审批,优化服务流程、简化服务手续、压减服务时间,对新上项目提供一次性告知、一条龙审批、一站式服务。二是在维护群众权益上创新。畅通12369环境污染举报投诉热线,实行24小时值班制。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环境信访问题,启动局领导包案、多方会商、圆桌会议等办案机制,强化对环境信访的后督察工作。三是在推进园区发展上创新。全力服务国家高新区和全区8大特色园区绿色发展,主动当好园区和企业的参谋和助手,积极提供环保政策和技术咨询,指导园区应对市场发展新情况,帮助园区和企业解决好发展中的矛盾和困难。为园区新建项目从招引环节把好关口,避免因盲目招引项目造成损失。对符合园区准入条件的项目,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今年以来,共服务园区项目131个,指导帮助63个项目办理土地挂牌、向上争取专项资金、品牌申报等相关手续,并与环评等中介协调,累计为企业压减中介业务费400余万元。

  加大资金投入,提升应急能力。一是加强环境监管信息平台建设。投入近百万元建成的区环境监管应急中心已正常运行,该中心内设全区污染源在线监控、蓝天卫士、“1831”生态环境监控系统3个子平台。污染源在线监控平台,对全区国控、省控污染源和重点企业建立“一企一档”,可实现对企业生产动态、排污现状的全天候监控;蓝天卫士平台,配套无人机,在秸秆禁烧期间,可对全区范围实现全方位、全时效、全过程的现状掌控,及时通报处置情况。主动升级更新局环保网站,能及时公布局系统环评项目受理与审批、试生产核准、“三同时”验收、总量控制、环境监测、污染防治、环境监察、环境应急信息,接受公众监督,引导公众参与和支持环境保护工作。二是加大对监测能力的投入。区环境监测站按全国环境监测站东部地区三级标准建成运行,拥有标准化实验室1000平方米、各项仪器设备近60台套,已通过省、市组织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可开展水、气、声等73项环境要素监测。盐都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已完成建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全部建成后可对污染事件预警和实时监控,具备快速精确分析监测能力,提升对区域大气环境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三是组织应急演练。组织开展对辖区内重点污染源、涉危企业环境隐患排查,有效掌控各类环境隐患。今年以来,该局快速处置了区域内非法倾倒废水、废渣事件共4起。

编辑: 廉昕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