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报:昆山法律援助中心延伸建立421个援助站点 “三优”服务助农民工挽回千万损失
□ 本报记者 丁国锋
□ 本报通讯员 周文琦 陆娟
在江苏省昆山市,“12348”这组普通的数字在市民心中的分量与日俱增。无论是外来务工人员,还是孤寡老幼,当他们面临困境,只要拨通这个号码,就能听到这样温暖有力的声音:您好,这里是昆山法律援助,您遇上什么事需要我们帮助吗?
曾经获得全国法律援助先进集体、全国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示范窗口等数十项殊荣的昆山市法律援助中心,自1998年成立以来的18年间,通过重点打造法律援助为民品牌,用真诚和耐心刷新了一次次法援纪录,为数万需要帮助的贫弱者挽回损失超千万元。
建四级网络实现法援无盲区
“申请下来了,你们效率可真高!”不久前,在张浦镇打工的小李因工作时意外受伤,向张浦法律援助分中心提交了法律援助申请。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仅仅两天后,便接到了中心指派的律师打来的电话。
“近年来,昆山积极构建以市法律援助中心、法律援助张浦分中心、区镇系统法律援助工作站、村(社区)法律援助分站(联系点)为体系的四级法律援助网络,形成了法律援助服务半小时服务圈。”昆山市司法局局长陈磊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法律援助有“四条一流保障线”,不仅基础设施保障到位,而且网络体系覆盖到位、特色站点配备到位、队伍建设管理到位,有效推动了法律援助工作开展。
2002年,法律援助工作被列入昆山市委、市政府重点实事工程,在全面升级硬件设施的同时,昆山将法律援助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并完善经费动态保障机制。近5年来,该市财政共投入经费670万元,律师办案补贴全部上靠最高标准。
2012年,昆山市创新成立了法律援助张浦分中心。作为全省首家乡镇法律援助分中心,张浦分中心获得授权,对一些简易案件可以初审、受理并指派法律服务工作者办理,实现了法律援助零距离服务。随后,昆山还在11个驻昆部队建立军人军属法律援助联系点,在看守所建设法律援助站,在全市73个外来人员集居地和69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全部建立法律援助联系点。目前,昆山市已建立法律援助站点421个,实现法律援助站点全覆盖。
农民工维权开通法援直通车
2015年9月7日,来自福建省福清市的林某等12人来到昆山市法律援助中心。他们是苏州某餐饮公司员工,已连续4个月没有拿到工资。
“本案公司老板逃逸,员工对劳动报酬追讨无门,没有收入来源、生活越发窘迫,不知道如何维权,员工心情非常焦急。”从受援人利益出发,承办律师疏导和稳定受援人情绪、帮助受援人搜集证据资料、多方奔走,尽最大努力维护受援人合法权益。“受援人虽然在昆山工作,但是聘用公司的地点在吴江,且受援人手头缺乏证据,案件比较复杂。援助律师多方奔走,最终通过劳动仲裁、法院执行,让12名新昆山人顺利拿到了26万元工资。”
昆山市法律援助中心建立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快速办理通道,延伸农民工维权触角,形成农民工法律援助“昆山模式”,为170多万外来务工者提供尽心尽力帮助。针对异地在维权中的调查难等问题,创新农民工法律援助异地协作机制,畅通外来务工人员输出地与输入地的沟通渠道,在申请受理、调查取证、援助监督等方面开展协作,有效提升了案件办理效率。
“为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现在,中心对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实行‘三优’服务,即:优先受理、优先指派、优先办理。”中心负责人介绍,5年来中心办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8897件,为农民工直接挽回损失超千万元,满意率达99%以上,收到感谢信、锦旗30多次。2008年,国务院农民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向昆山法律援助中心授予“全国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多元化宣传提升法援知晓率
“光影艺术诠释法治梦想,草根文化演绎身边故事。”在昆山,悄然兴起的法治微电影,让这座以经济和昆曲闻名的江南小城,刮起一场全民尚法、全民普法的新风,昆山法律援助的知晓率和影响力由此得到全面提升。
与此同时,中心每年都要向市民发放法律援助案例精选、宣传期刊、宣传折页,拍摄法律援助公益广告,在黄金时段播放。在市区12个主要干道设立法律援助户外灯箱广告,24小时滚动播放法律援助热线电话及宣传标语。结合“六五”普法开展联动宣传,推动法律援助宣传融入“法律六进”各项活动,5年来参与各类广场活动、法律咨询活动百余场次,发放“法律援助联系卡”5万余份。
法律援助中心还定期组织法律援助开放日活动,邀请市民网友参与宣传法律援助工作,根据真实案例编排《孝子逆子》《温暖阳光》等文艺节目20多个,举办文艺演出近百场。
为方便群众咨询、申请法律援助,去年昆山市司法局编印法律援助网络地图,将全市421个法律援助站点全部标注在地图上,所在区域、路段准确,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群众根据所在区镇可以很快找到离自己最近的法律援助服务单位。中心还依托昆山法律援助网,将法律援助站点以电子地图准确定位,确保“一图在手,法律援助站点全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