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死啃书本有空就逛逛街 女博导自言不是“学霸”

22.10.2014  18:14

  

  

   他们活泼又严肃,能玩转课堂,也能在实验室里耐得住寂寞,他们颠覆人们对教授、博导是“聪明绝顶”的印象,本报10月20日3版推出《武汉高校崛起“80后博导群”》的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应不少读者的要求,本报今起开辟《“80后博导”看过来》的栏目,展示他们教育、科研上的风采,分享他们成才的经验和励志的故事。欢迎老师同学推荐你身边这样年轻的“牛老师”,参与电话82333333。

  从王教授的学习工作经历看,可谓一路顺利,高考保送到山东大学,本科读完又被保送到上海交大硕博连读,期间还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做访问博士生,博士生读完又在麻省理工做博士后。从上大学到做博后,她一共只用了12年时间。

  “我高中时就对生物感兴趣,还拿过全国生物比赛大奖。”她告诉记者,自己从不是同学眼中的“学霸”,她不死啃书本,读大学有空的时候也会逛逛街。“我觉得学习关键是要理解,理解了举一反三,就会学得很清楚。”她说,在该学的时候她也会认认真真,上晚自习或呆在实验室做实验。

  在国内读博期间,她在导师帮助下,在生物体内发现了DNA磷硫酰化硫修饰,这是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因此被《环球科学》评为2007年度“全球十大科学新闻”。 “这个科研成果还处于理论阶段,但以后会对医药发展有作用。”她说。

  回国后,她在武大被评为教授,“回来可以培养学生,和学生一起攻克科学难题。”她说,相对国外,国内“80后博导”的比例要大点,这是因为国内对海归人才的重视,回来的人基本上都有科研成果。

  王教授说,她现在带的博士生也基本上是“80后”的尾巴,唯一大一点的是位1981年出生的,以前有过工作经历。“我觉得年龄相仿的好处就是交流没有障碍,我办公室的门从来都是向学生敞开的,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包括感情问题。”她说,年纪轻的劣势,就是和其他年长的老师比起来,教学经验不够丰富,好多方面还得向前辈请教。

    王连荣

  出生年月:1980年11月

  职务/职称:楚天学者特聘教授,武汉大学药学院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分子生物学、微生物遗传、核酸研究、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

  遇到威胁不是喊“help”而是喊“fire

  本报讯(通讯员刘姣姣 记者屈建成)“faster!comeon!you?are?a?machine……”昨天早晨7点,在武汉工商学院的田径场上,一位体格壮硕又和蔼可亲的外教lyle正手把手地教8名大学生练习防身术和拳击。

  “对女生来说,防身十分重要”, 在田径场上,lyle装作坏人从后掐住一名女学生的脖子,然后他教学生,这个时候女孩子可以用自己的鞋后跟用力踩坏人的脚,也可以用后跟刮别人的小腿……这一课让在场的女生们获益匪浅。

  来自澳大利亚的外教lyle告诉记者,他以前是一名警察,做警察36年,每天进行体格训练和拳击训练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来武汉教书以后,发现很多学生体质瘦弱,便萌生了带学生一起训练的想法。

  lyle不仅教学生进行体格训练、防身训练和拳击训练,而且结合自己做警察的经历教学生在遇到危急情况的时候应该如何灵活应对。“当你的安全受到威胁时,你会怎么做?” lyle教在场的学生自我防御,“遇到威胁时不是喊‘help’(救命)而是喊‘fire’(着火了),因为‘help’让听到的人很害怕,‘fire’更容易引起旁人注意。

  据悉,lyle自2013年9月来到该校任教,目前已经免费招收了20多名学生。(记者王震)